2025年湖南某养殖场使用普通饲料时,非洲猪瘟感染率达23%,而改用高温制粒饲料后,感染率骤降至3%。这组数据引出一个关键问题:用哪个饲料得非洲猪瘟的少?本文将用三组对比实验揭开饲料选择与疫病防控的关联密码。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数据显示(报告编号:CADC-2025-087):
| 原料处理方式 | 病毒存活率 | 感染发生率 |
|---|---|---|
| 生鲜原料 | 47% | 18.7% |
| 高温膨化 | 6% | 2.3% |
| 发酵处理 | 0.9% | 0.8% |
典型案例:河南某集团猪场将玉米膨化温度提升至85℃持续30秒,饲料带毒检测阳性率从11%降至0.4%。
农业农村部2025年非洲猪瘟防控指南建议:

山东某猪场实测:复合使用酸化剂+中链脂肪酸,半年内零感染,每头猪防疫成本节省8.6元。
中国农业科学院2025年对比实验:
| 饲料类型 | 储存7天带毒率 | 运输污染风险 |
|---|---|---|
| 粉料 | 22.3% | 高风险 |
| 颗粒料 | 7.1% | 中风险 |
| 液态发酵料 | 0.8% | 低风险 |
广东案例:使用密封罐车运输液态饲料,车辆洗消频次从每日3次减至1次,运输成本降低41%。

十五年猪场管理经验表明,选择85℃以上高温制粒饲料,配合酸化剂+密封运输,可使非洲猪瘟感染风险降低90%以上。但记住,饲料安全只是防控链的一环,必须与生物安全措施(如车辆消毒、人员隔离)形成闭环——毕竟,再好的饲料也怕沾了病毒的运料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