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河南驻马店养殖户老周发现刚分娩的母猪持续发出低沉哼声,这种异常行为已导致近三窝仔猪被压死。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母猪产后异常行为造成的仔猪死亡率达9.3%(中国畜牧业协会2025年报),而我们要破解的正是这个难题。

在江西某万头猪场的持续监测中,发现引发产后哼声的三大主因:
广东某养殖场2025年的典型案例显示,未及时处理的产后疼痛导致母猪连续48小时站立不卧,最终引发子宫脱垂。这提示我们,异常哼声是母猪发出的重要预警信号。
当发现产后哼声时,按以下步骤排查:

山东某兽医团队研发的"疼痛指数评估法"值得借鉴:通过面部表情评分系统(分值1-5),当评分≥3分时需立即干预。注意!滥用镇痛药会抑制宫缩,去年河北就发生过因用药不当导致胎衣滞留的案例。
疼痛管理:
营养支持:
配制产后专用电解质液(氯化钠0.9%+葡萄糖5%+维生素C0.1%),饮水量控制在8-10L/天。中国农科院实验证实,这种配方能使血清钙浓度提升18%,显著降低搐搦发生率。

环境调控:
安装分贝监测仪,保持产房噪音<55分贝。福建某猪场的改造案例显示,增设隔音棉后,母猪产后静卧时间延长2.3小时,仔猪存活率提高11%。
产前准备:
分娩监护:
配置智能分娩报警系统,当产程间隔>45分钟时自动预警。四川某集团猪场的实践表明,这种技术使难产识别速度提升70%,助产及时率达92%。

产后追踪:
建立72小时行为档案,记录:
从业18年的资深兽医王立军有个重要发现:产后6小时是黄金干预期。他曾通过及时补钙(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成功挽救过12头出现低血钙危象的母猪。记住,当您面对持续哼叫的母猪时,首先要做的是观察而非用药——母猪尾巴的摆动频率、眼结膜颜色变化、蹄部温度差异,这些细节往往比仪器检测更早揭示真相。毕竟,读懂动物的身体语言,才是畜牧从业者的核心技能。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