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某存栏万头的猪场去年做了个实验:在保育料中添加0.1%饲料级嗜酸乳杆菌,仔猪腹泻率从37%直降到9%。这种每克含300亿活菌的微生物制剂,正成为替代抗生素的关键方案。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饲料级嗜酸乳杆菌市场规模突破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

优质饲料级嗜酸乳杆菌必须通过胃酸耐受性测试:
菌株性能对比表
| 指标 | 普通菌株 | 饲料级菌株 |
|---|---|---|
| 肠道定植率 | 23% | 68% |
| 产乳酸量 | 1.8g/L | 3.2g/L |
| 抑菌圈直径 | 8.2mm | 14.5mm |
河北某企业研发的三层包埋技术:

广西某鸭场实证数据:
| 阶段 | 添加量 | 料肉比变化 | 存活率 |
|---|---|---|---|
| 育雏期 | 0.08% | 1.72→1.58 | +9% |
| 生长期 | 0.05% | 1.85→1.73 | +6% |
| 育肥期 | 0.03% | 2.12→2.05 | +3% |
需注意:与氧化锌同时使用时,需间隔2小时投喂。
笔者在江苏考察时发现,采用铝箔袋充氮包装的饲料级嗜酸乳杆菌,开袋后活菌衰减速度降低60%。操作要点:

#互动话题
您在养殖过程中使用过饲料级嗜酸乳杆菌吗?遇到过哪些技术难题?欢迎留言分享经验,我们将选取5位读者赠送《微生物制剂应用指南》。最新研究发现,该菌株与低聚木糖联用可使肠道绒毛高度增加33%——这或许就是生态养殖的未来密码。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