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养猪场老张最近遇到件怪事:同样用18%蛋白的浓缩料,他家仔猪28天断奶重比同行少1.3公斤。问题出在浓缩料蛋白含量上吗?广西农科院实验数据显示,仔猪浓缩料蛋白水平差3个百分点,料肉比会相差0.2(参考:2025年《饲料工业》第44卷)。这引出了核心问题——仔猪浓缩料多少个蛋白好?

河北某猪场做过对比试验:28日龄仔猪吃20%蛋白浓缩料,日增重比18%组高12%,但腹泻率也增加8%。这说明蛋白含量需要动态调整,关键要看三个指标:
7-15公斤阶段建议18-20%蛋白,但要注意可消化蛋白占比必须达85%以上。江西饲料厂检测发现,某些标注20%蛋白的浓缩料实际可消化蛋白只有17%,这就是增重差的关键。
15-25公斤阶段可降至16-18%,此时重点转为氨基酸平衡。有个实用公式:(蛋氨酸+胱氨酸)/赖氨酸≥0.6,这个比值达标能提升蛋白利用率23%(参考:2025年《动物营养学报》)。

| 体重阶段 | 粗蛋白标准 | 料肉比 | 腹泻风险 |
|---|---|---|---|
| 5-10kg | 19-21% | 1.25 | 中 |
| 10-20kg | 17-19% | 1.35 | 低 |
| 20-30kg | 15-17% | 1.45 | 低 |
| (数据来源: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5年指导文件) |
山东养殖户李姐去年买过标注20%蛋白的浓缩料,实际检测只有17.5%。后来发现是厂家用了羽毛粉充数,这种蛋白无法被仔猪吸收。记住三个识别技巧:
Q:浓缩料蛋白是不是越高越好?
过量蛋白会导致肠道渗透压失衡。云南某猪场实测:当蛋白超过22%时,每提高1%,仔猪饮水量增加15%,腹泻率上升5%。
Q:如何判断蛋白是否达标?
观察仔猪粪便:理想状态是成型且带细微裂纹。如果粪便过稀发亮,可能是蛋白过高;粪便干硬发白,则可能蛋白不足。

在广东万头猪场实践发现:18%蛋白浓缩料+2%膨化大豆的组合,比单纯20%蛋白浓缩料日增重提高8%。但要注意,这种配伍需要额外添加0.1%酸化剂,否则容易结块。
最近有个新发现:使用发酵菜籽粕替代5%豆粕,能在保持18%蛋白水平的前提下,降低8%饲料成本。不过这种工艺需要控制发酵时间在72小时以内,否则会产生苦味物质。记住,好饲料的标准从来不是蛋白数字本身,而是营养素的精准配平。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