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养母猪,有人年赚百万有人亏本?河北养殖户老张去年因选种失误,30头后备母猪竟有12头产仔数不足8头,直接损失15万元。这个真实案例暴露出关键问题:后备母猪标准究竟该怎么定?

后备母猪标准首看体型结构。广西扬翔农牧实验站数据显示,优质后备母猪需满足:
"很多养殖户只看体重,其实体尺比例才是遗传潜力的密码。"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田强调。

山东益生种畜禽公司的跟踪调查揭示:
养殖户常犯的致命错误是仅观察母系表现,却忽略父系繁殖基因检测。广东某大型种猪场因此导致68%后备母猪提前淘汰。
2025年《中国猪业》刊发的对比实验令人震惊:

| 特征 | 高抗病群体 | 普通群体 |
|---|---|---|
| 眼距宽度 | ≥8cm | ≤7.5cm |
| 蹄壳光泽度 | 琥珀色 | 灰白色 |
| 耳静脉分布 | 网状分支 | 单支直行 |
重点提示:四川天兆猪业通过耳静脉筛查,使蓝耳病发病率从32%降至7%。看似无关的体征,实则是遗传抗病力的外在表现。
当前养殖场存在两大对立选育观:
笔者的实地考察发现,云南某家庭农场主采用"三看三摸"土法选种,结果80%后备母猪因肢蹄病淘汰。这印证了后备母猪标准必须建立在现代育种技术基础上,经验主义正在摧毁养殖利润。用对标准,就是给猪场装上印钞机;用错标准,等于给自己挖坟坑。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