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家奶牛是不是总在泌乳中期掉膘?河北养殖户老周去年为此差点破产,直到他把维生素D3添加量提高2000IU,单产从28公斤窜到35公斤。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这看似不起眼的维生素,怎么就成了奶牛场的"印钞密码"。

在内蒙古牧场摸爬三个月,发现八成养殖户都漏算了这些消耗:
鄂尔多斯某万头牧场去年吃过亏——按标准量添加的维生素A,实际吸收率仅37%。后来他们在TMR日粮里加2%的膨润土,把利用率提到61%,相当于每头牛年省136元。

青岛农大实验室给出个绝招——按牛粪形态调整维生素:
通辽某牧场用这法子:
→ 料奶比从0.42降到0.38
→ 蹄病发生率减半
→ 受胎率提升19%
秘诀在于每天早上的"巡粪仪式",三个技术员带着量杯在牛舍转悠。
山西养殖户张姐去年扔掉三吨预混料,就因为犯了个错——把维生素预混料堆在氨水池旁。现在她的库房贴着:
√ 离地30cm通风存放
√ 环境湿度<60%
√ 避光袋套两层
√ 开封后7日内用完

更绝的是她的检测土法:每月取样品泡在35℃温水里,颜色变深立即停用,这招帮她在去年梅雨季保住200头牛的产奶量。
新疆牧场主阿卜杜有个祖传时间表:
去年他的西门塔尔牛:
■ 305天产奶量破12吨
■ 乳脂率稳定在4.1%
■ 淘汰率控制在8%以内
关键在每月初那本被翻烂的《维生素调整手册》。

跑遍北方23个牧场后悟出个理:会看牛眼的比会看配方的更懂维生素。那些整天盯着牛眼睛分泌物变化的养殖户,总能在检测报告出来前三天调整配方。下次您喂维生素前,不妨先看看牛眼里有没有"星星"——健康牛的眼角膜会反光。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