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李大叔蹲在猪圈里数粪球——本该铺满地面的猪粪,现在稀稀拉拉只剩十几个硬疙瘩。这窝80斤的育肥猪,三天前还每天排出6公斤粪便,如今骤降到不足2公斤。猪的粪便少是怎么回事?我们通过三个真实案例,揭开这个让养殖户夜不能寐的谜团。

去年王哥的猪场闹出笑话:换了新饲料后,300头猪集体"便秘",每头每天粪便量从3.2公斤暴跌到1.5公斤。检测发现,饲料中石粉含量超标至2.5%(正常应≤1.8%),过量的钙离子在肠道形成灰白色硬块。
问题饲料特征:
① 粪便呈石灰样白色
② 肛门周边有黏液附着
③ 饮水次数增加50%

调整方案:
▶ 石粉降至1.5%
▶ 添加0.3%硫酸镁(促肠道蠕动)
▶ 每吨料加5公斤麸皮(粗纤维含量提至5%)
河南某饲料厂的数据显示,调整后猪群日均排便量回升至2.8公斤,料肉比改善0.15。
张婶的教训最让人揪心:7月连续38℃高温天,她没给猪舍降温,结果猪群粪便量锐减60%。热应激会使胃肠蠕动速度降低40%,食物滞留时间延长至18小时。

| 温度区间 | 粪便量变化 | 饮水消耗 |
|---|---|---|
| <28℃ | 正常 | 8-10L/天 |
| 28-32℃ | -20% | 12-15L/天 |
| >32℃ | -50% | 18-20L/天 |
广西黄叔的降温妙招:
① 中午12点至下午3点地面洒水(水温25℃)
② 凌晨4点补喂青饲料(西瓜皮占日粮10%)
③ 水线中按0.1%添加小苏打
实施后猪群日均排便量恢复率达85%,每头猪日增重提高120克。
去年赵老板的遭遇堪称教科书案例:猪群感染回肠炎,粪便量持续下降却不拉稀。剖检发现肠道内蛔虫密度达300条/米,虫体缠绕成团阻塞肠腔。

感染征兆:
✓ 粪便中夹杂未消化饲料粒
✓ 猪背毛粗乱、眼结膜苍白
✓ 夜间磨牙发生率>30%
驱虫方案对比:
| 药物 | 起效时间 | 虫卵杀灭率 | 粪便恢复量 |
|---|---|---|---|
| 伊维菌素 | 3天 | 85% | +1.2kg/天 |
| 芬苯达唑 | 5天 | 95% | +1.8kg/天 |
| 中药复方 | 7天 | 78% | +0.8kg/天 |
河北某猪场使用芬苯达唑后,10天内粪便量从1.4kg/天回升至3.1kg/天,料肉比优化0.2。

粗纤维:饲料中不易消化的植物细胞壁成分,含量5-7%可促进肠道蠕动。
热应激:高温引起的生理机能紊乱,会使猪只采食量下降20-40%。
回肠炎:由胞内劳森菌引发的肠道疾病,会造成肠壁增厚、消化吸收障碍。
看着重新铺满猪圈的粪团,李大叔摸着胡子直感慨:"原来粪便是猪群健康的晴雨表。"现在他的饲料库里永远备着三样东西:电子秤、温度计、驱虫药。要我说,养猪这事儿,越是看着埋汰的东西,越是藏着赚钱的门道。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