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饲料总产量突破3亿吨大关,行业CR5集中度达21.5%的背景下,力信饲料以黑马姿态闯入全国前十。这家发源于四川的农牧企业,凭借独特的"家庭农场精准饲喂模式",在2025年实现饲料销量1100万吨,首次跻身千万吨俱乐部。其全国排名从2025年的第18位跃升至第7位,市场份额占比达3.6%,成为西南地区唯一进入TOP10的饲料企业。

产能布局策略:在四川、重庆等7省市建立12个生产基地,形成300公里辐射圈。其成都基地单厂年产突破180万吨,创西南地区饲料单体工厂产能纪录。
产品结构优势:
成本控制能力:通过"玉米-生猪-有机肥"闭环体系,吨均生产成本比行业低83元。2025年饲料业务毛利率达15.7%,高出行业均值4.2个百分点。

| 传统模式痛点 | 力信解决方案 | 实施效果 |
|---|---|---|
| 营养浪费严重 | 分阶段动态配方 | 料肉比降低0.3 |
| 养殖效率低下 | 413乳猪饲喂法 | 断奶重提高22% |
| 管理成本高企 | 智能饲喂系统 | 人工成本下降47% |
典型案例:四川绵阳养殖户采用力信"221育肥方案",每头生猪节约饲料成本86元,150天出栏体重达130公斤。
2025年饲料行业呈现"两超多强"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TOP10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2.8%,力信以4.1%的研发投入强度位居行业第三。

力信计划投资23亿元建设"智慧饲料产业园",重点突破:
其2025年战略目标显示,饲料外销量要突破2000万吨,这意味着市场份额需再提升3.2个百分点。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这种激进扩张既充满机遇,也暗藏产能过剩风险。
作为观察者,笔者认为力信的崛起印证了"精准化+区域化"战略在饲料行业的可行性。但其过度依赖西南市场的风险不容忽视——该区域饲料需求量仅占全国18%,要实现2000万吨目标,必须打破地域壁垒,在华东、华南等主产区建立竞争优势。未来三年,能否四川模式到全国市场,将是决定力信能否稳居前十强的关键战役。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