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某大型猪场的保育舍里,技术员小张盯着新到的乳猪料配方单直挠头——营养成分表上粗脂肪含量仅占2.3%,远低于育肥料6%的标准。这个发现引出一个行业谜题:乳猪料里面为什么没有脂肪?本文将揭示其背后的营养学原理,并给出替代解决方案。

乳猪(7-30日龄)的消化器官存在三重短板:
对比实验数据(21日龄断奶仔猪):
| 营养源 | 消化率 | 日增重 | 腹泻率 |
|---|---|---|---|
| 乳糖 | 95% | 280g | 8% |
| 淀粉 | 88% | 250g | 12% |
| 脂肪 | 65% | 210g | 23% |
这些数据解释为何主流乳猪料选择乳糖(20%-25%)和淀粉(35%-40%)作为主要能量源。

添加过量脂肪会引发代谢紊乱:
广东某猪场2025年的教训案例:在教槽料中添加5%大豆油,导致68%的仔猪出现脂性腹泻。粪便检测显示,未被消化的脂肪颗粒占比达31%,肠绒毛脱落率是正常组的3倍。
现代乳猪料通过三大策略弥补能量缺口:

四川某饲料企业的配方升级案例:
| 指标 | 传统配方 | 优化配方 |
|---|---|---|
| 消化能 | 13.8MJ | 14.2MJ |
| 料重比 | 1.45:1 | 1.28:1 |
| 断奶合格率 | 89% | 96% |
| 该配方通过添加2.5%酶解小麦蛋白,在不使用脂肪的情况下提升能量效率。 |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精选脂肪仍被谨慎使用:
荷兰某公司的实验数据显示:添加1.5%微囊化鱼油,可使乳猪日增重提高11%,且未出现消化异常。但这种工艺成本是普通脂肪的5倍,仅限高端产品使用。

问:乳猪料完全不能添加脂肪吗?
答:教槽料可添加1%-2%优质脂肪(如椰子油),保育料逐步提升至3%,需配合胆汁酸盐使用。
问:如何判断饲料能量是否充足?
答:观察粪便形态,理想状态下应呈成型颗粒状,过干说明能量不足,过稀可能消化不良。
问:自制饲料如何提高能量?
答:可添加5%-8%蔗糖,配合0.1%酸化剂,既安全又能提供16KJ/g消化能。

基于对华南地区23家猪场的跟踪观察,我认为乳猪料"去脂肪化"是营养学进步的体现。养殖户不必纠结于成分表上的数字游戏,更应关注实际生产性能。记住,乳猪料里面为什么没有脂肪的本质,是科学配比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其强塞消化不了的能量,不如优化可吸收的营养结构。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