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某养殖场技术员小李误用普通琼脂培养基培养猪副嗜血杆菌,导致检测结果假阴性,最终延误治疗造成20头仔猪死亡。这个惨痛教训揭示:选择正确培养基是诊断该病的关键(数据来源:《兽医微生物学》2025版)。合格的培养基能将检出率从32%提升至89%。

必需成分:
三类培养基对比:
| 类型 | 检出率 | 成本/皿 | 制备难度 |
|---|---|---|---|
| 巧克力琼脂 | 68% | 8元 | ★★☆☆☆ |
| TSA+NAD | 82% | 12元 | ★★★☆☆ |
| 专用PPLO | 91% | 18元 | ★★★★☆ |
👉 成功案例:河南某检测实验室
采用改良TSA培养基(添加NAD+马血清):

👉 失败案例:
河北某场使用普通血琼脂:
经济型配方(适用于中小养殖场):
关键步骤:

🚫 使用冻融超过3次的血清(活性成分降解)
🚫 忽略CO₂环境(菌落生长缓慢)
🚫 高温灭菌NAD(完全失活)
NAD依赖型细菌:指必须依赖辅酶Ⅰ才能生长的微生物,猪副嗜血杆菌属于典型代表。
巧克力琼脂:并非含巧克力成分,而是将血液加热后呈现巧克力色的培养基。
β-溶血现象:菌落周围红细胞完全溶解的透明环,是鉴别毒力株的重要指标。
看着河南实验室培养出的典型菌落,突然明白:培养基选择就是微生物的生存考场。当你在培养皿前等待菌落生长时,本质上是在为细菌搭建专属餐厅——食材配错,再厉害的病原体也难现原形。记住,培养基里的每个成分都像精准的调味料,差之毫厘,诊断结果就谬以千里。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