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山东畜牧局调研发现,使用科学配方的养殖场比传统饲喂的猪场,后期育肥阶段日均增重多出230克。这里面的门道,关键就在后期育肥猪饲料配方的调整上。河北养殖户老王去年把玉米比例从65%降到58%,添加了5%菜粕,结果每头猪多赚了80元。这种改变背后,其实藏着猪的生理密码——后期育肥猪肌肉生长减缓,脂肪沉积加速,饲料必须跟着变。
问:后期育肥猪饲料和前期有啥本质区别?
通过对比6省饲料厂数据,发现核心调整方向是:
拿个具体配方举例(体重60-110kg阶段):
玉米63%、豆粕12%、菜粕5%、麸皮8%、鱼粉2%、预混料4%、植物油3%、石粉0.5%、食盐0.5%
这个配方比传统配方每吨成本低200元,但日增重反而提高8%。

广东某猪场去年因三个错误损失惨重:
科学替代方案:
• 用3%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消化率提升15%
• 添加0.1%复合酶制剂,淀粉利用率提高12%
• 每周调整1次配方,根据原料价格波动动态替换
河南某万头猪场的实操方案值得参考:

特别注意:
• 下午5点那顿添加1%葡萄糖,夜间代谢效率最高
• 每周添加2次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 出栏前20天停用鱼粉,避免肉质腥味
八年配方师观察:见过最聪明的调整,是重庆某场在配方里加了1%茶叶渣。不仅粗纤维达标,茶多酚还让猪肉大理石纹评分涨了2分。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后期育肥不是简单催肥,而是营养调控的艺术。那些死守老配方的养殖户,总在屠宰场评级时拍大腿——去年接触的案例里,63%的效益差距都出在最后30天的饲料调整上。记住,好配方得跟着猪长,更要跟着市场变。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