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来袭时哺乳母猪采食量骤降30%,直接导致仔猪存活率下滑。广西某猪场去年七月就因未及时调整饲料,损失整窝仔猪。本文从三个维度解析夏天哺乳母猪饲料调整的关键技术,破解高温季养殖困局。

为什么夏季必须调整饲料?
哺乳母猪在28℃以上环境时:
如何判断需要调整?
观察三个信号:
→ 日均采食量<5kg
→ 饮水次数>20次/天
→ 粪便含水量>75%
出现任意两项应立即启动饲料调整程序。
高温天怎么提升适口性?
实验证明的三种方法:

电解质失衡怎么补?
每吨饲料添加:
• 碳酸氢钠3kg(调节酸碱平衡)
• 氯化钾1.2kg(预防热应激)
• 有机铬50g(提升抗应激能力)
江西某猪场使用该配方后,母猪站立时间减少42%。
如果不调整会怎样?
对比试验数据:
| 指标 | 调整组 | 未调整组 |
|---|---|---|
| 日均泌乳量 | 8.2kg | 5.6kg |
| 仔猪断奶重 | 7.8kg | 5.3kg |
| 母猪淘汰率 | 6% | 19% |
具体调整方案
配方变更要点:

紧急情况处理
当出现呼吸急促(>50次/分)时:
关于夏天哺乳母猪饲料调整,建议配置环境监控系统。当舍温连续3小时超28℃时自动启动调整预案,这样可减少27%的生产损失。记住——预防性调整比事后补救更经济有效。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