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河南某万头猪场因夜间温度失控,单周死亡育肥猪47头。解剖报告显示热应激导致的多器官衰竭,直接经济损失超28万元。这个案例揭示夜间温度调控的重要性,本文将依据中国农科院最新研究成果,解析夏季猪舍温度管理标准。

生猪属恒温动物,最适环境温度随体重变化:
| 地区 | 夜间温度 | 湿度范围 | 降温方案 |
|---|---|---|---|
| 华南地区 | 28-31℃ | 75%-90% | 水帘+负压通风 |
| 华北平原 | 25-28℃ | 50%-70% | 雾化降温+顶棚喷淋 |
| 西北地区 | 20-23℃ | 30%-45% | 地道通风+湿帘 |
山东某智能化猪场采用三级控温系统:

该方案实施后,热应激发病率从17%降至2.3%,日均增重提高12%。
当监测到温度持续>28℃时:
① 立即启动备用降温设备
② 每吨饮水添加200g维生素C
③ 地面泼洒10%盐水(蒸发降温)
④ 调整饲喂时间至凌晨4-6点
2025年江苏某猪场应用此方案,在42℃极端天气下保住98%存栏率。

| 降温方式 | 温度降幅 | 耗水量(m³/小时) | 适用场景 |
|---|---|---|---|
| 水帘系统 | 4-6℃ | 0.8-1.2 | 封闭式猪舍 |
| 高压雾化 | 2-3℃ | 0.3-0.5 | 半开放猪舍 |
| 空调机组 | 8-10℃ | 0.05(仅冷凝水) | 分娩舍/保育舍 |
十年猪场管理经验表明:夜间温度波动比绝对温度更危险。建议在20-22点、2-4点增加两次人工巡检,重点关注猪群呼吸频率(正常值25-35次/分钟)。某集团公司通过建立温度预警模型,将热应激死亡率控制在0.3%以下,证明精准温控是夏季养殖成败的关键技术节点。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