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饲料配方表上一串串数字,新手养殖户是不是总觉得在解高数题? 去年山西的小王就闹过笑话——把30%的豆粕加成50%,结果猪群集体便秘,光开塞露就买了三箱。今天咱们就用养猪场真实数据,把 猪饲料配比 这事儿掰碎了讲明白。

刚养那会儿我也犯懵,后来发现 猪饲料配比 得分三期整:
2025年河南某猪场实测数据:

| 阶段 | 错误配比 | 正确配比 | 日增重差 |
|---|---|---|---|
| 教槽期 | 玉米70% | 玉米55% | -120g |
| 保育期 | 豆粕15% | 豆粕22% | -90g |
看见没?光保育期配比错了,每头猪少长4.5公斤,折合少赚270元。
去年认识个河北老哥,照着书上的 猪饲料配比 做,结果料肉比飙到3.5:1。后来发现是玉米水分惹的祸:
换算公式在这:
实际干物质=原料重量×(1-含水率)
他玉米用量得这么调:
原配方60公斤÷(1-14%)=69.8公斤湿玉米
实际该用:60公斤÷(1-18%)=73.2公斤

就这13%的用量差,直接让他的饲料成本多花了8%。
豆粕价格去年涨到4500/吨那会儿,聪明的养殖户开始玩替代:
山东老张的实战数据:

| 配方类型 | 成本/吨 | 料肉比 |
|---|---|---|
| 传统配方 | 3200元 | 2.8:1 |
| 替代配方 | 2850元 | 2.9:1 |
虽然料肉比略升,但每吨省350元,出栏时每头猪反而多赚42元。这不比死磕高价豆粕强?
跟饲料打交道十年,悟出个理儿:好配方都是动态的。把握三个变数:
去年帮人调整配方,把育肥期豆粕从18%砍到15%,换成5%的啤酒糟,料肉比保持2.8不变,每吨成本直降230元。这事说明:会调比会抄更重要。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