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突然发烧不吃食,皮肤发红是怎么回事? 广西某猪场的张老板上个月就遇到这个难题——短短3天,20多头育肥猪接连死亡,最后兽医确诊是附红体病。这种夏秋季节高发的血液寄生虫病,其实早有预警信号,咱们只要掌握各阶段症状特点,完全能及时止损。

高烧不退是敲响的第一声警钟。感染附红体的猪体温会飙升到41-42℃,像烧红的铁块。这时候猪会挤在角落发抖,鼻头干燥得像晒裂的泥土,耳朵烫得能煎鸡蛋。
接着出现皮肤变色的预警信号。从耳尖开始发紫,逐渐扩散到颈部、腹部,最后全身变成煮熟的虾红色。手指按压这些部位,褪色速度明显变慢,就像按在浸水的海绵上。有些猪的毛孔还会渗出淡黄色液体,摸起来黏糊糊的。
最要命的是血液异常。抽血时你会发现血液稀得像掺了水,装进试管半天都不凝固。去年河北某养殖场就是因为没注意这个细节,误以为是普通发烧,结果延误治疗损失了50多头猪。

当猪熬过急性期,会进入更狡猾的亚急性阶段。这时候体温在40℃左右徘徊,猪变得挑食,连平时最爱吃的南瓜藤都懒得啃。粪便开始玩起变脸游戏——今天便秘拉羊粪蛋,明天又窜稀带血丝,反反复复能把人折腾够呛。
要是没及时处理,病情就会转入慢性消耗期。猪的皮肤逐渐褪去红色,换上病态的白大褂,眼结膜和牙龈白得跟纸似的。这类猪特别容易继发肺炎,咳嗽起来像拉风箱,跑两步就喘得直不起腰。最头疼的是它们生长停滞,养了半年可能还不如健康猪三个月的个头。
哺乳仔猪的发病堪称闪电战。5日龄内的猪崽会突然集体"罢工",连奶头都懒得含。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皮肤透着不自然的潮红,拉出的黄色稀便带着鱼腥味。去年湖南某猪场30窝仔猪中,有6窝因为这个病全军覆没。

育肥猪的表现就像过山车。急性型的可能昨天还活蹦乱跳,今天就倒地抽搐;亚急性型的则像霜打的茄子,明明食槽就在眼前,走两步却要歇三回。最典型的要数"红皮猪"现象,特别是那些体重百来斤的架子猪,整个腹部红得能照镜子。
母猪群体的异常更隐蔽。怀孕母猪可能会突然流产,产下的死胎皮肤惨白,皮下脂肪泛着诡异的黄色。哺乳期母猪的乳房时常水肿得像吹胀的气球,却挤不出几滴奶。更麻烦的是病愈母猪会出现"失忆",连自己生的猪崽都不认。
剖开病死猪,首先冲击视觉的是柠檬黄套餐——从皮下脂肪到内脏器官,全都染上深浅不一的黄色。肝脏肿得比正常大两圈,表面布满灰白条纹,像被刀划过的冻土。

脾脏这时候成了软柿子,轻轻一捏就变形,边缘还点缀着米粒大的坏死点。胆囊胀得快要爆炸,里面积满墨绿色"果冻"。有心人会发现,这些病变其实早就通过猪的日常状态发出过预警。
有经验的养殖户会准备两件法宝:温度计和显微镜。当猪群出现疑似症状,先给5-10头猪量体温,超过40℃的立即采血。用载玻片蘸取耳静脉血,加生理盐水稀释后观察——健康猪的红细胞像饱满的柿饼,染病的则像被虫啃过的破渔网。
更准确的是染色检测。吉姆萨染色后的血液涂片会暴露真相:原本光滑的红细胞表面,密密麻麻趴着紫色小点,像撒了层芝麻。这些就是罪魁祸首附红体,数量越多说明感染越严重。

二十年兽医视角:处理过近千例附红体病例后发现,能在48小时内确诊的猪场,死亡率能控制在15%以内。2025年行业数据显示,采用快速检测+精准用药的猪场,治疗成本比盲目用药降低40%。记住——观察猪的日常状态比等着看典型症状更重要,当发现猪群采食量下降5%时,就该启动排查程序了。下次见到猪皮肤发红,不妨先量个体温再看眼结膜,这两步就能筛掉80%的误判可能。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