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的养猪户刘姐刚经历惊魂一幕——产下14头仔猪的母猪产后三天不吃不喝,体温飙到41℃。这个案例暴露了母猪产后饲料的调整的关键性:错误饲喂会导致母猪掉膘、奶水不足,甚至引发子宫炎。本文将用三个养殖场的实测数据,教你科学调整产后饲喂策略。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2025年研究报告,产后饲喂需分阶段精准调控:
分娩当天
· 饲喂麸皮盐水(麸皮50g+食盐5g+温水1000ml)
· 限料1kg精料(粗纤维>8%)
· 添加200g葡萄糖粉

产后24小时
· 逐步增加青绿饲料(首日占比30%)
· 添加0.3%柠檬酸改善适口性
· 水温控制在38-40℃
产后72小时
· 蛋白含量提升至18%(豆粕占比25%)
· 添加0.1%复合维生素B
· 日喂量达5kg(分6次投喂)
山东临沂某猪场实测:采用该方案后,母猪日均采食量恢复速度加快2.3倍,子宫炎发病率下降57%(数据来源:《中国猪业》2025年第2期)。

| 营养指标 | 常规饲料 | 产后优化料 | 效果提升 |
|---|---|---|---|
| 消化能(MJ/kg) | 12.8 | 13.5 | +5.5% |
| 赖氨酸(%) | 0.85 | 1.02 | +20% |
| 钙磷比 | 1.5:1 | 2:1 | 更符合泌乳需求 |
| 粗纤维(%) | 4.2 | 6.8 | +61.9% |
江苏南通案例:调整粗纤维含量后,母猪便秘率从35%降至9%,窝均断奶仔猪数增加1.8头。
Q:如何判断饲料是否合适?
A:观察三点:
① 粪便形态(理想为成型软便)
② 日均饮水量(达标值8-12L)
③ 背膘变化(周损耗<1mm)
Q:产后便秘怎么紧急处理?
A:三步急救法:

Q:奶水不足如何调整配方?
A:每吨料添加:
· 鱼粉30kg(提高乳蛋白)
· 亚麻籽油5kg(提升乳脂率)
· 蒲公英粉10kg(促进乳腺发育)
背膘厚监测:
· 分娩当天:18-20mm
· 产后7天:下降≤2mm
· 断奶时:≥16mm
水温控制:
· 冬季:40-45℃(防冷应激)
· 夏季:25-28℃(促采食)

饲喂频率:
· 前三天:6次/天(2小时间隔)
· 稳定期:4次/天(定时定量)
浙江养殖户实测:通过安装智能饲喂器,哺乳期母猪日均采食量稳定在6.2kg,比人工喂养提升18%。
十五年养猪经验告诉我:产后第七天是营养临界点,此时添加2%的膨化大豆可使仔猪21日龄重提高200g。最近在试验用发酵中草药渣替代部分麸皮,初步数据显示母猪免疫力提升显著。你们的产后饲喂方案有什么独特之处?欢迎留言交流! 🐖🍼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