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早上喝的牛奶、中午点的外卖火锅食材、晚上刷手机用的银行App,甚至菜市场里刚宰的猪肉,可能都跟同一个四川老头有关!这个被叫做"饲料大王"的刘永好,从四兄弟凑1000块养鹌鹑起家,愣是把生意铺满了咱们的吃喝拉撒。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看看这个被称作"跨界狂魔"的企业家,到底把手伸进了多少行当。
先说说最魔幻的创业故事。1982年,刘永好兄弟几个在自家阳台养鹌鹑,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些叽叽喳喳的小鸟,能孵出中国最大的饲料集团。更绝的是他们发现鹌鹑粪能当肥料卖,硬是把鸟屎变成了第一桶金。现在新希望每年生产的饲料,能装满20万辆大卡车,绕地球赤道能排三圈半!
你以为人家只会卖饲料?那就太小看这老头了。他们搞的"全产业链养猪"能把人看懵:
最离谱的是他们研发出**"猪脸识别"技术**,每头猪从出生到屠宰全程可追溯。有次我去参观示范猪场,看到机器人巡栏、智能环控系统,感觉这些猪活得比都市白领还讲究。
跨界捞钱的野路子
2025年突然传出刘永好要开银行,当时同行都笑他"卖猪饲料的懂什么金融",结果现在民生银行成了股份制银行的扛把子,每年光分红就给他3-5个亿。最近更夸张:
有个河北养殖户跟我说,用新希望的"代养模式",每头猪多赚80块。秘诀在于他们把疫苗、技术、销售全包了,农户只要负责喂猪,风险直降55%。
价格过山车也不怕的绝招
去年猪肉暴跌那会儿,我特意问了新希望的人咋应对:
这波操作就像给自己买了双保险,猪肉涨价赚现货,跌价赚期货。听说他们去年光套期保值就挽回3亿损失,比炒股大神还稳。
可能有人要问:"这么多产业不会乱套吗?"我扒了他们家财报发现,农牧板块占60%,食品占20%,剩下20%才是科技金融这些新业务。这就跟咱们存钱一个道理,大头放银行吃利息,零钱买基金搏一把,既稳当又有机会赚大的。
还有个问题大家特好奇:"普通人能学他搞这么多产业吗?"要我说啊,关键在**"死磕一个行业,再用这个行业的钱养新业务"**。就像刘永好自己说的:"农民买不起的生意才是大生意"。他做饲料时把价格砍到外资品牌一半,做银行专门给养猪户贷款,就连养猪都要搞"公司+农户"代养模式,这种"利他思维"才是产业扩张的底层逻辑。
小编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看着刘永好从卖鹌鹑蛋变成科技新贵,突然明白为啥人家能成功——把最土的活和最潮的科技揉碎了再捏在一起,这本事真不是看几本《新手如何快速入门》就能学会的。下次你在超市买新希望的火腿肠时,说不定这包肉从养猪到包装,全程都是机器人干的,连运输货车用的都是他们自家研发的新能源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