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我说,最近是不是总听养殖户念叨进口菌种?老王家的猪场用了德国货,三个月催肥50斤!可你自己去买就懵圈了吧?价格从几十到几百的都有,包装上全是英文,到底哪个是真家伙?今天咱就仔细聊,保管让你听完就能上手挑!
说白了这就是动物肠道的"外援军团"。举个栗子,荷兰的屎肠球菌专门对付拉稀,日本的酪酸菌能提高产奶量。但注意啊,菌株编号才是重点!就像DSM1234这种代码,相当于菌种的身份证号。去年河北有个养殖户买了没编号的"进口菌",结果检测发现菌群活性只有标称的30%...
这里划重点:
上个月刚曝光的新闻:某贸易商用国产菌冒充丹麦进口,被罚了200万!教你三招辨真假:
偷偷告诉你个行业秘密:很多德国品牌其实是在东欧生产的!记得让卖家提供原厂授权书,最好直接联系国外厂家确认代理资质。对了,现在正规渠道都提供样品试用,敢不给试用的八成有问题!
市场上进口菌种每吨差价能到2万块,主要差在这三点:
去年帮朋友砍价的实战案例:某意大利品牌报价850/公斤,拿着土耳其同源菌的检测报告硬是砍到600!关键话术在这:"您家菌种过胃酸存活率有数据吗?"这句话一问,销售立马知道遇到懂行的了。
见过最离谱的操作:有人把菌种放在饲料车间暖气片旁边!记住这些保命操作:
云南有个养牛场去年就吃了大亏,20万的菌种因为运输中冷链断了,活性直接掉到10%以下。现在他们都要求物流车上装温度记录仪,这招咱们普通养殖户也能学,某宝200块就能买到带报警功能的测温仪!
最近遇到个哭笑不得的案例:有人把菌种和消毒水放在同一个仓库!重点记好这三不要:
特别提醒:禽用菌种和反刍动物菌种完全两码事!比如鸡鸭需要更多产酶菌,而牛羊需要纤维素分解菌。混着用?效果直接腰斩!
用了八年进口菌种,总结出个真理:贵的不一定好,合适的最重要!去年试过某法国大牌,效果居然不如国产新锐品牌。现在我的选购秘诀是:
最近发现个新趋势:很多进口商开始搞"菌种托管服务"。简单说就是你付年费,他们定期检测菌种活性,活性不足马上补发。这对中小养殖户太友好了,相当于买了份保险!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选菌种就像找对象,得慢慢磨合。下次采购前,带上自家饲料去供应商那做现场对比实验,比看100份检测报告都管用。记住,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自己的养殖场得自己把关!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