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市场就像一盘围棋,山东、广东这些沿海大佬下的是"高科技棋"——他们港口堆满进口鱼粉,水产饲料能卖到1.5万元/吨。去年湛江某厂靠"抗应激配方"拿下越南30%订单,虾料存活率提升20%直接溢价15%。而河南、四川这些内陆老铁玩的是"价格棋",玉米涨5分钱就能让整个行业失眠。去年某河南猪饲料厂硬是把成本压到同行九折,三个月抢走30%市场。
这两个市场的生存法则完全不同:
五年前饲料厂最爱的是老王这种散户,一次买20袋预混料自己配。现在河北千万级猪场老板拍桌子:"我要每月少死500头仔猪的方案,不是来讨价还价!"
这场变革有多猛?
饲料销售现在得会看猪场数据报表,不然连养殖场大门都进不去。有个经销商转型当"养殖顾问",靠解读数据报表,单吨饲料多赚200块服务费。
现在入行得盯着三个方向:
更绝的是水产膨化料,这玩意看着像鱼食,毛利率比普通料高12个点。福建某老板转型做这个,两年就把公司搞上市。要说秘诀?他说:"现在饲料袋上没区块链溯源码,养殖户都不敢下单"。
山东有个90后专攻家庭农场这个夹心层,干了三件怪事:
半年吃掉当地35%市场。他总结:"大厂在打价格战,我们在打认知战"。这话糙理不糙,现在他给每个客户配"养殖日记本",记录每天投喂量,硬是把饲料卖成了服务。
要我说,饲料行业现在比互联网还卷。去年新希望搞出全程可追溯系统,饲料袋扫二维码能看到巴西大豆田的种植记录。但万变不离其宗——能把霉菌毒素控制方案讲成养猪大爷听得懂的土话,才是真本事。就像那个做试吃装的90后说的:"养殖户要的不是便宜饲料,是能让他安心打麻将的解决方案"。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