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断奶的小猪蔫头耷脑,你急得直冒汗?喂多了怕拉稀,喂少了怕饿着?新手养猪人最头疼的就是这个教槽料到底该喂多少。别慌!今天咱们就聊点的实战经验——特别是那些你在百度搜"新手如何快速掌握教槽料投喂量"时,绝对搜不到的细节门道。
先别急着记公式,河南的李大姐去年就栽过跟头。她家30头断奶仔猪,按教科书上说的"体重的5%"喂料,结果三天两头拉稀。后来才发现,她家猪舍温度比标准低了5℃,小猪压根没胃口。这教训告诉我们:喂养量不是死数字,得看具体情况。去年《2025中国生猪产业报告》里有个数据挺有意思——同样体重的仔猪,在北方冬季的采食量要比南方夏季少15%左右。
说到具体操作,咱们得仔细讲。每日总投喂量=仔猪体重(kg)×4%±环境修正值,这个公式养猪老手都在用。比如10kg的小猪,基础量是400克。但要是遇到以下情况得调整:
去年在杭州养猪博览会上,有个90后团队搞了个智能喂料器挺有意思。他们监测到:仔猪在断奶第3天普遍会出现"采食低谷期",这时候要是硬喂标准量,反而容易引发消化不良。所以他们的系统会自动把喂量下调30%,等小猪肠道适应了再慢慢加回去。
等等,这里有个重点要画圈圈——教槽料不是喂得越多越好。河北某大型猪场做过对比试验:A组按体重的6%喂料,B组按4%喂但分6次投喂。结果B组的料肉比反而比A组低0.2,每头猪多赚23块。这说明少食多餐才是王道,特别是断奶前三天。
新手最常踩的坑,我列三个你对照看看:
说到这你可能要问:那具体每天该喂几次?黄金法则是"321喂法":
最后说个真人真事。江西的王老板去年刚开始养猪,死活算不准喂料量。后来他发现个土办法——观察猪粪形态。成型但带点光泽的说明喂量刚好;要是粪便会粘栏杆,立马减量10%;反过来要是粪便松散,就加点葡萄糖再观察。这法子虽然不精确,但对新手特别管用。
小编在猪场蹲了半个月发现:那些喂料精准的老养殖户,手机里都存着份《温度-湿度-喂量对照表》。这东西网上真没有,都是自己拿本子一笔笔记的。所以说啊,喂养量这事既要相信科学数据,更得自己多观察多记录。哪天你要是摸清自家猪群的脾气了,那才算是真出师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