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帮亲戚收拾仓库,翻出十几袋过期饲料,包装上印着早就倒闭的厂名。这让我突然意识到,饲料行业前20强已经吃掉75%的市场,那些记忆里的本地牌子就像被收割的麦子,一茬茬消失不见。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说说这场"行业大洗牌"。
饲料行业怎么就卷成"巨头的游戏"了?
这事儿得从五年前说起。当时海大集团在广西建了个年产百万吨的超级工厂,直接把周边三百公里内的饲料批发价压到成本线。现在行业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月销量不过万吨,趁早改行卖兽药。
这里头最要命的三把"镰刀":
我认识个河南的饲料经销商,转行前哭诉:"现在卖饲料得会看期货走势、懂动物营养学、还得搞得了智能设备,比考公务员都难!"
大厂和小作坊到底差在哪?
拿蛋鸡场常用的高峰期饲料做个对比:
对比项 | 正大康地 | 家庭作坊料 |
---|---|---|
代谢能 | 2750±50大卡 | 2600-2850大卡 |
沙门氏菌检测 | 每批次必检 | 每月抽检一次 |
配送距离 | 200公里当日达 | 50公里内凑车发 |
价格波动 | 季度合同价 | 玉米涨就跟着涨 |
赊销政策 | 最多10万额度 | 押房押车都行 |
表面看小厂灵活,可去年河北老张的鸡场因为饲料霉菌超标,30万只鸡集体绝食。现在养殖户都说:"便宜饲料就像拆盲盒,不知道哪天就爆雷。"
中小饲料厂真要全军覆没?
倒也不尽然。江西有个厂子专做鹌鹑饲料,去年销量逆势涨了35%。他们摸索出三条"土路子":
不过实话实说,这种模式顶多养活个把村。温氏最近推出的"特色养殖套餐",摆明要抢最后这点蛋糕。
养殖户现在该咋站队?
跟合伙养鹅的老王试了半年,总结出血泪经验:
有个坑得提醒:现在流行"饲料换猪"模式,说是用饲料抵货款,等猪价跌了你就知道什么叫割肉。
最近最魔幻的是——连饲料包装袋都开始玩垄断!去年光包装袋涨价就干倒十几家小厂。要我说啊,往后能活的要么是专攻边角料的"蚂蚁厂",要么就是给巨头代工的"打工人"。你们发现没?现在连饲料厂保安都得会操作智能监控,这世道真是卷得没边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