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刚接手饲料销售工作,是不是总被这些问题困扰?明明产品质量不错,可客户就是不买单;想开拓新区域,但经销商合作谈了三轮都没结果;听说同行在海外赚得盆满钵满,自己却连报关流程都搞不明白...别急,今天咱们就仔细聊聊,新手小白怎么让饲料产品在新市场站稳脚跟。
新手最容易踩的坑就是拿着老数据做新市场。你看去年某省猪饲料销量涨了15%,今年就盲目投产?这可要栽跟头!得学学3提到的"需求三角分析法":养殖结构、饲料偏好、支付能力三个维度交叉验证。举个真实案例,河北某饲料厂进贵州市场前发现:当地60%养殖户用自配料,但玉米霉变率高;他们马上推出防霉型浓缩料,三个月就拿下5%市场份额。
关键要摸清这三点:
新手总以为便宜就能卖得好,可你看看5的数据:新型高效饲料价格贵30%,复购率反而比普通料高18%。为啥?人家抓住了三个核心卖点:
有个绝招叫"场景化产品开发":比如针对南方雨季开发的防潮型颗粒料,包装袋上直接印着"梅雨季节专用",价格贵5毛照样卖断货。
新手最爱犯的错就是"遍地撒网"。建议学学8提到的"三三制":
有个真实案例挺有意思:山东某饲料厂在开发苏北市场时,专门给经销商配了"移动检测车",能当场做粗蛋白含量检测。结果经销商积极性大涨,半年铺货率从15%飙到60%。
现在养殖户都刷抖音看快手,你还停留在墙体广告?试试这几招:
记住4提到的"品牌接触点管理":从运输车辆的清洁度到业务员的皮鞋是否沾泥,每个细节都在传递品牌形象。
看到6说越南饲料市场年增长10%,是不是心痒痒?先冷静!做海外市场得备好三本账:
有个取巧的办法:找已经出海的企业做代工,先熟悉游戏规则。像6提到的禾丰牧业,最初就是通过代工进入东南亚市场。
Q:资金有限怎么做市场推广?
A:重点抓标杆客户!找当地有影响力的养殖大户做试验,见效后他们就是活广告。有个河南厂家就用这招,20万启动资金撬动了300万销售额。
Q:如何应对地方保护主义?
A:学9的"联营模式":和当地饲料厂合作生产,贴牌分成。既能规避政策风险,又能快速打开局面。
Q:怎么判断市场是否成熟?
A:看这三个信号:赊销比例低于30%、至少有3个竞争品牌、养殖户主动询问产品成分。满足两条就可以重点投入。
小编观点:做新市场就像钓鱼,别光盯着水面上的浮漂,得先摸清水下的地形。记住,没有打不开的市场,只有没找对的方法。那些天天抱怨市场难做的同行,可能连客户养多少头猪都没问清楚呢。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