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邻居家的鹅三个月能出栏,你的鹅却瘦成皮包骨?
上个月在养殖户交流会上,老张掏出手机给我看账单:同样养200只鹅,老王家的饲料成本比我少了4200块!秘密就藏在阶段化喂养里。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一锅料喂到底",雏鹅吃撑、成鹅饿着,钱都打了水漂。
问:刚买的小鹅总拉稀怎么办?
去年我亲眼见过新手把整粒玉米喂雏鹅,结果第二天死了三分之一。兽医剖开鹅嗉囊发现:未消化的玉米粒把肠道磨出了血!
保命配方得这么配:
成本对比吓死人:
喂养方式 | 存活率 | 每只药费 |
---|---|---|
随便喂 | 78% | 2.3元 |
科学配方 | 96% | 0.8元 |
这时候鹅的胃口像个无底洞,但你不能由着它吃!去年试验发现:每天多喂50克料,反而少长30克肉。黄金公式记住喽:
粗蛋白(%) = 22 - (周龄×0.3)
举个栗子:
实战配方:
▸ 基础版:玉米58%+豆粕25%+鱼粉5%+预混料2%
▸ 省钱版:用10%芝麻饼替代5%豆粕(每吨省180块)
▸ 升级版:加0.3%大蒜粉(肠道病减少40%)
正确操作看这里:
个人观点:说句得罪人的话,现在网上流传的"万能鹅饲料配方"八成是外行编的。就拿我们这的皖西白鹅和东北豁眼鹅来说,同样的配方喂出来效果能差15%。最近发现个新门道——把5%玉米换成发酵桑叶粉,不仅成本降了,鹅肉还带股清香味,屠宰场每斤多给0.8元收购价。养鹅这事儿啊,光会喂料不算本事,得学会算着钞票调配方。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