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搞养殖,选本地饲料还是全国大牌更划算?"
西北饲料市场正上演"冰火两重天":本地企业深耕区域市场,全国巨头携资本技术强势渗透。
"这些企业凭什么掌控西北62%饲料供应?"
根据最新市场调研,西北饲料企业十强呈现以下特征(数据截至2025年底):
企业名称 | 核心武器 | 产能(万吨) | 区域渗透率 |
---|---|---|---|
天康生物 | 反刍料出口技术 | 500+ | 西北五省全覆盖 |
华秦农牧 | 自动化生产线改造 | 35+ | 陕甘宁主力 |
双胞胎集团 | 正邦渠道整合能力 | 1550 | 生猪密集区垄断 |
石羊饲料 | 全产业链闭环 | 80+ | 陕西占70% |
东方希望 | 牧草饲料研发 | 1000+ | 新疆重点布局 |
海大集团 | 冷水鱼专用料 | 2650 | 宁夏新增长极 |
正大集团 | 技术服务团队 | 805 | 高端市场占优 |
新希望六和 | 畜禽综合解决方案 | 2600+ | 政企合作项目 |
力源集团 | 员工持股模式 | 1100+ | 陕甘扩张中 |
通威集团 | 光伏+饲料双主业 | 2800 | 河西走廊重点 |
避坑指南:
"中小饲料厂会被彻底淘汰吗?"
当前西北饲料市场正经历深度洗牌,前五强企业已掌控62%的产能。值得关注的是,天康生物通过反刍料出口实现技术突围,华秦农牧用3年完成从区域品牌到出口企业的蜕变。在笔者看来,未来能存活的本土企业,必须同时具备技术迭代速度、产业链整合能力、养殖大数据应用三大核心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