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关于"养殖饲料中有哪些重金属"的分析和解答吗?不用犹豫,通过以下文章内容,您将获得更深入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水产养殖过程中因为过量投喂饲料、养殖动物排泄、肥料的使用,水产药品的使用等等,都会在底层缺氧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最常见的有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苯酚、棉酚、甲烷、醛类、重金属、余氯、有机磷、组胺、吲哚等,其他一些不常见的就不一一介绍了。
饲料中的重金属含量国家标准是指密度在4.5g/㎝3以上的金属元素。目前巳知的重金属元素有45种。
海水养殖是指利用天然海水进行鱼、虾、贝、藻等经济海产品的养殖活动。海水养殖根据养殖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网箱养殖、池塘养殖、筏式养殖、吊笼养殖和底播养殖等。随着海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近海渔业资源的衰竭。
海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海水养殖已成为获取海产品的重要方式。海水养殖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饵料及治疗性药物以促进鱼类等快速成长。由于海水养殖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简单,生态效率低下,这些输入的物质和能量无法被充分地循环利用。
给养殖海域生态环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海水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主要有营养盐、有机质、重金属及抗生素等药物。这些污染物质主要通过残饵、排泄物、化学药物等形式排入养殖海域中。
有研究表明,海水养殖污染不仅降低了养殖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还威胁着养殖生物质量与食用安全。海水养殖已是我国近岸海域重要污染源之一,并成为制约我国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展养殖海域生态修复,科学、合理、有效地治理海水养殖污染已迫在眉睫。
1、影响水产饲料安全的因素主要有:
2、1.饲料中天然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棉籽饼、菜籽饼、大豆饼(粕)、蓖麻饼(粕)等饲料,本身就含有棉酚、异硫氰酸酯、胰蛋白酶抑制剂、凝聚素、光敏物质、硝基化合物等抗营养因子,这些物质轻者降低饲料消化率,重者引起鱼类中毒,并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2.微生物污染饲料及其原料在运输、贮存、加工及销售过程中,由于保管不善,容易污染上各种霉菌和腐败菌及其毒素,主要有致病性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各种霉菌(如曲霉菌、青霉属菌、镰刀菌属菌等)及其毒素、病毒(或朊蛋白)、弓形体。有许多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原微生物通过被污染的饲料使鱼类致病,并污染水产品而危害人类健康。饲料霉变不仅会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更为严重的是它们能产生多种毒素,尤其以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强,有很强的致畸、致癌性,急性中毒会引起水产动物死亡,更多的是慢性中毒,毒素在动物体内蓄积,影响水产品的质量,危害人体健康。
3、3.饲料配制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近年来,随着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饲料添加剂被广泛用于配合饲料中,对促进鱼类生长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起了重要作用,但这类物质的滥用和不按规定使用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对饲料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4、(1)非法使用违禁药品,不按规定使用药物添加剂:饲料中抗生素及一些药物添加剂的添加容易引起药物残留,是目前影响水产品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如喹乙醇曾是我国水产配合饲料中使用最多、最主要的促生长剂之一,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过量地使用喹乙醇会引起水产动物抗应激能力下降,甚至死亡。过量残留还会导致人们食用后的安全危害,农业部已经于2024年将其列为无公害水产品的禁用渔药。另外,目前使用较多的黄霉素,对其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考证,欧盟已开始逐渐禁用。
5、(2)有毒金属元素:饲料中的铅、汞、无机砷、镉、铬等重金属含量超过一定限度,会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造成危害,并且这些元素可以在鱼体内富集,其残留量过高会影响人们食用的安全。水产配合饲料中重金属的来源主要为动物性原料,如鱼粉、皮革粉等,预混料的矿物质添加剂也是有害金属的来源之一。
6、(3)农药:不适当地长期和大量使用农药,可使环境和饲料受到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对动物健康和生产以及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农药的种类繁多,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磷制剂、有机氯制剂、有机氮制剂、
7、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类和砷制剂、汞制剂等。大部分农药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环境中的残留期长,可在动植物体内长期蓄积,通过食物链对鱼类和人体产生中毒效应。
8、(4)多氯联苯:常见的多氯联苯(PCB)为三氯联苯和五氯联苯,广泛应用于工业如电器设备的绝缘油、塑料和橡胶的软化剂等。生产和使用PCB的工厂“三废”的任意排放成为PCB的主要污染源,含PCB的固体废物燃烧以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挥发等也可造成污染。鱼油和鱼粉是水产饲料受PCB污染的主要来源。大部分海产鱼油中均含有少量PCB,添加于水产饲料后,由于养殖鱼类的不断摄食而产生累积,因其具有亲脂性,主要蓄积在脂肪组织及各脏器中,从而对鱼类产生危害。(5)油脂酸败和组胺:鱼粉和鱼油是渔用饲料加工的主要原料,它们都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酸败。饲料脂肪氧化酸败也称饲料哈变,是油脂长期储存于不适宜条件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其中含有不饱和键的物质(脂肪、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及其它脂溶性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游离脂肪酸、酮和醛等多种氧化产物,使其酸价、过氧化物值及熔点增高,并对油脂的感观性质发生不良影响的变化。长期摄入酸败油脂,会使动物体重减轻和发育障碍,器官病变。
9、水产饲料中鱼粉用量一般都较高,鱼粉原料不新鲜或贮存时间过久,其鲜度就会下降,挥发性盐基氮(VBN)和组胺含量升高。实际上使用不新鲜、腐败霉变的鱼或肉制品制作的鱼粉或肉骨粉产品,其生物胺含量一般都较高,其中主要是组胺。组胺是组氨酸的分解产物,是组氨酸在莫根氏变形杆菌、组胺无色杆菌等细菌存在的组氨缓脱羟酶作用下,脱去羟基后形成的一种胺类物质。它是一种毒素,动物摄入一定量的组胺后会引起中毒。因此组胺含量可作为鱼粉或肉骨粉鲜度下降的重要指标。
10、(6)转基因饲料原料:转基因饲料的安全问题目前尚无最终答案,但已经大量应用于水产动物饲料中,其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比如用转基因原料生产的饲料饲养出来的动物是否会产生遗传污染;这样的动物性食品是否与非转基因食品实质等同,无显著差异;转基因食品在某些情况下是否会产生过敏;对生态安全性有无影响等。目前已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高油、高赖氨酸玉米、“双低”油菜、高蛋氨酸大豆、无色素腺体棉花等,它们中的一部分已被用作饲料原料,这些原料具有营养价值高的特点,但对其安全性问题,仍须保持足够的谨慎和正确的评估。
11、(7)益生菌:目前,虽然国内外已有大量商品化的益生菌(益生素)问世,但是除了对酵母、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研究相对深入一些外,大部分益生菌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对作用效果的研究上,而且这些研究结果还很不系统,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支持,对机理研究的不深入会在益生菌的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益生菌的安全性问题。许多微生物有益生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副作用。许多益生菌的应用还存在着争议,如肠道球菌既能维持人或动物肠道内微生物的菌群平衡,用于治疗胃肠炎,也是一些食物中的正常菌群,但是它同时也可能产生细菌毒素,污染食品,导致食物中毒。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益生菌株如果含有可转移的耐药性因子,对生物安全绝对是有害的。
相关研究表明,鱼体内金属含量与鱼体尺寸既有正相关,亦存在负相关,一般而言鱼肉中重金属含量与鱼体呈现正相关,而内脏中重金属与鱼体长度呈现负相关居多。考虑到食用鱼类时多去除内脏,更建议大家挑选尺寸较小的鱼类。对于鱼类而言,鳃是Zn的主要富集部位外,Pb(铅)、Cd(镉)、Cu(铜)、Cr(铬)等主要富集于肾脏或肝脏中,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最低,并且该组织间的重金属富集规律不受鱼种类、鱼生长期以及鱼生活方式的影响。饲料和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也成为影响因素,以鲤鱼为例,网箱养殖鲤鱼的生长环境中,水质较好的情况下,饲料中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成为鲤鱼富集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以上是关于"养殖饲料中有哪些重金属"的全部内容分享,我们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平台。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