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行的兄弟是不是总在机器前抓脑壳?明明按着老师傅教的流程来,出来的颗粒饲料要么碎得像饼干渣,要么黏在机器里抠都抠不下来。制粒时间这个看着简单的参数,简直比丈母娘的心思还难琢磨!今天就带你们扒开饲料机的黑匣子,手把手教小白们搞懂这个磨人的小妖精。
说人话就是饲料从粉状塞进机器到变成颗粒的整个过程耗时。但这里有个天坑——不是机器转得越久越好! 就像蒸包子,时间不够夹生,蒸过头皮都裂了。饲料制粒也得卡准黄金时间点。
根据老手们的实战经验,不同饲料的制粒时间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新手最容易栽的坑!来看两组要命对比:
水分范围 | 颗粒状态 | 补救措施 |
---|---|---|
13%以下 | 苏打饼干式脆裂 | 赶紧加蒸汽润润 |
15%-16.5% | Q弹完美 | 稳住别浪 |
18%以上 | 机器打滑像抹油 | 立马停机烘干 |
老手都靠手感:抓把料捏成团,松手后慢散开才是刚刚好,跟玩橡皮泥似的。
大错特错! 超过10分钟维生素就开始集体蒸发。某养殖场硬拉到15分钟,饲料硬得像石头,结果鸡吃了反而掉膘。这就好比把肉炖成柴,营养早跑光了。
土法子教你:连抓三把新出炉颗粒:
比如猪料换鸡料:
饲料类型 | 推荐时间 | 温度区间 | 水分控制 |
---|---|---|---|
乳猪料 | 3-4分钟 | 78-82℃ | 16%-17% |
育肥猪料 | 4-5分钟 | 80-85℃ | 15%-16% |
对虾料 | 8-10分钟 | 85-90℃ | 17%-18% |
肉鸡料 | 2-3分钟 | 75-80℃ | 14%-15% |
小编观点:
说到底,饲料制粒就是个走钢丝的活儿。新手别死磕书本数据,多摸机器多记录。记住这个万能口诀:**"低温慢工保营养,高温快出拼产量,中间卡点看配方"**。饲料厂老师傅都是喂料喂出来的,不是看书看出来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