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问答专区 >
饲料原料品控的关键点究竟在哪里?

作者:养殖大本营 时间:2025-07-14 阅读:392

新手如何快速掌握饲料原料品控?咱们先看个真实案例:2025年某饲料厂收了一批玉米,验收时蛋白含量达标,结果投产三天后整批饲料发霉——后来才发现,验收时只测了常规指标,​忘了检测黄曲霉毒素。这事儿直接导致厂里赔了200万,老板差点把品控员"发配"去养猪场喂猪。

饲料原料品控的关键点究竟在哪里?

一、采购环节:选错供应商=埋地雷

你可能觉得采购就是比价砍价,其实原料质量60%在采购环节就定生死。3提到温氏集团搞的"三权分立"挺有意思:技术部定标准,品控部当裁判,采购部只管掏钱。这套机制让供应商想掺假都没门缝钻。

新手要注意三个坑:

  1. 资质审查只看证书不看现场​(6说深圳饲料厂就栽过跟头,供应商资质齐全但车间脏得像垃圾场)
  2. 低价优先主义​(4曝光的掺假木薯颗粒,价格比市场低15%,结果掺了30%的土)
  3. 合同漏洞百出​(某厂退货时才发现合同没写检测费赔偿,倒贴2万化验钱)

二、验收流程:眼睛比仪器更靠谱

"这批豆粕颜色怎么发黑?"——有经验的老品控一眼就能看出高温烘烤过度。7的《饲料厂质量控制点》强调,感官检查要分四步走:

饲料原料品控的关键点究竟在哪里?
检查项正常特征异常预警
颜色豆粕浅黄发黑/发红
气味鱼粉鱼腥味哈喇味/酸臭味
手感玉米干燥潮湿/发热
杂质磁铁无吸附吸出铁屑

千万别学某些厂子,花几十万买近红外检测仪,结果品控员连霉变粒都分不清。1说得好:"仪器是死的,人才是活的。"


三、仓储管理:原料也会"生病"

去年青岛某饲料厂仓库着火,调查发现是棉粕自燃——这玩意儿堆放超过3米就会发热。7的仓储规范里藏着救命细节:

  • 维生素必须存冷库(≤20℃)
  • 筒仓每天测三次温度
  • 挡鼠板高度≥60cm(别笑!真有老鼠啃破豆粕袋导致整批报废的)

有个冷知识:玉米堆放要像理货员码超市货架,新到的永远放后面。4提到,有厂子把新玉米堆在老玉米上,结果底层霉变率飙到25%。

饲料原料品控的关键点究竟在哪里?

四、检测盲区:合格证≠真合格

"检测报告全合格,怎么生产时出问题了?"这是新手常踩的坑。2揭露的真相很扎心:

  • 蛋白含量≠可利用蛋白​(掺三聚氰胺的教训还记得吗?)
  • 国标合格≠实际安全​(4的硫酸锌案例:符合国标却含过氧化锌)
  • 抽检合格≠整批合格​(7要求每3个月至少检5种原料的卫生指标)

特别提醒:检测留样要用密封袋!有厂子用普通塑料袋装鱼粉样品,三个月后检测数据全作废。


五、供应商套路:防不胜防的"障眼法"

去年行业里爆了个大雷:​大豆胚芽粕掺假,掺假比例高达40%。3教的反套路技巧很实用:

饲料原料品控的关键点究竟在哪里?
  1. 突击检查要选阴雨天(看库房排水防潮)
  2. 取样必须双方共同封样
  3. 重点查生产记录和检测原始数据

有个狠招是从5学来的:要求供应商提供生产工艺视频。某厂发现供应商膨化大豆温度不达标,直接避免了500吨原料损失。


六、救命文档:异常处置四部曲

原料出问题时别慌,按7的流程走:

  1. 隔离:单独划出"红牌区"(有厂子用黄色警戒线,结果被工人当绳子捆饲料袋)
  2. 评估:10%以下掺假可降级使用(比如禽料改水产料)
  3. 追溯:查运输监控、采购记录(4的骨源磷酸氢钙事件就是靠追溯避免更大损失)
  4. 改进:更新标准+全员培训(千万别学某厂,同样错误连续犯三次)

小编观点

干了八年品控,我发现这行最讽刺的是:​越先进的检测设备,越需要老技工的经验。就像4郭吉原老师说的,掺假手段永远比检测快一步。建议新手随身带三样东西:放大镜(看原料纹理)、打火机(烧掺假纤维)、小本本(记录异常特征)。记住啊,饲料原料品控不是搞科研,是要用土办法防住高科技造假——毕竟,​再精明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haosiliao.com/wenda/33161.html

标签: 饲料原料,关键
Copyright ©2019-2024 好饲料网https://www.haosiliao.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4087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