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肠道对温度变化极其敏感,当舍温骤降5℃以上时,肠道菌群平衡会被打破。寒冷刺激会引发肠黏膜脱落、消化液分泌减少,导致未消化的饲料直接刺激肠道,形成水样腹泻。尤其是体重低于50斤的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更容易因受凉导致死亡率为30%的急性腹泻。
立即升温
用40℃暖灯照射猪腹,地面铺设15cm厚稻草。关键点:保育猪需维持28-32℃,育肥猪保持20℃以上。
口服补液盐
配方: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温水1000ml。病猪每小时喂30ml,连用6小时可恢复电解质平衡。
药物组合治疗
药物类型 | 推荐方案 | 适用阶段 |
---|---|---|
抗生素 | 庆大霉素4万单位/头+穿心莲注射液 | 哺乳仔猪 |
中药制剂 | 白头翁汤煎剂50ml/次 | 妊娠母猪 |
复方制剂 | 氟苯尼考+硫酸粘菌素拌料 | 断奶猪群 |
盲目禁食
错误做法:断食超过24小时。正确方式:发病前3天改为流质饲料(麸皮汤+葡萄糖),既能减少肠道负担,又能维持营养。
滥用止泻药
活性炭等吸附剂会阻碍毒素排出,病毒性腹泻应先补液再止泻。推荐顺序:补液盐→黄连解毒散→蒙脱石散。
忽视环境消毒
腹泻治愈后,需用3%火碱溶液喷洒地面,重点处理料槽下方30cm区域——此处病菌浓度比猪床高8倍。
Q:猪着凉腹泻需要打疫苗吗?
A:流行性腹泻疫苗需在妊娠85天母猪后海穴注射,可使仔猪获得72小时抗体保护。但已发病猪群不宜紧急接种,会加重病情。
Q:腹泻停止后如何调理肠胃?
A:采用"333喂养法"——前3天喂发酵饲料(添加0.3%益生菌),中间3天过渡到70%常规饲料,最后3天恢复正常饲喂。
Q:哪些症状提示是病毒性腹泻?
A:三特征:喷射状水泻、呕吐物含未消化奶块、24小时内传播整栋猪舍。此时需立即隔离,并用戊二醛全场消毒。
从多年养殖实践看,防重于治仍是核心原则。特别要注意秋末冬初的凌晨3-5点,此时温差最大,建议增设地暖或铺设稻壳垫料。遇到顽固性腹泻时,将补液盐温度控制在38℃(比常规高3℃),能提升30%的吸收效率。记住:每拖延1小时治疗,仔猪死亡率上升7%,快速响应才是止损关键。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