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四个四川教师凑了1000块钱创业,你绝对想不到他们选的啥项目——养鹌鹑!当时连邻居都笑话:"读书人搞养殖,怕不是疯了?"可刘家兄弟愣是把鹌鹑粪玩出了花,搞出个"鹌鹑粪养猪—猪粪养鱼—鱼粪养鹌鹑"的生态链,成本直接砍掉30%。这操作有多牛?巅峰时期成都90%的鹌鹑蛋都是他们家产的,每天收蛋20万枚,比现在奶茶店排队还夸张!
自问自答:为啥不养猪非要养鹌鹑?
嘿,这您就不知道了吧?80年代初,正大集团的猪饲料卖得死贵,小公司根本玩不起。鹌鹑养殖周期短、利润高,半年就能回本,简直是创业小白的神器。等攒够1000万启动资金,他们立马调转枪口搞饲料,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1989年希望饲料上市,上来就跟行业老大正大硬刚。人家每吨卖1400,他们就敢卖1200!你以为只是降价?人家玩的是广告轰炸+渠道革命+技术迭代三连击:
效果有多炸?看这组数据👇
指标 | 希望饲料 | 正大饲料 |
---|---|---|
年销量 | 100万吨 | 退出四川 |
市场占有率 | 60% | 不足10% |
农民复购率 | 85% | 50% |
这仗打完,新希望直接封神。要我说,价格战拼的不是谁钱多,而是谁更懂中国农民。他们连饲料包装袋都设计成农民扛得动的30公斤小袋,这细节,不服不行。
1999年越南建厂,当时国内同行都笑:"自家地还没种明白就出海?"结果人家玩的是"发展中国家建厂+发达国家买技术"的黄金组合:
现在海外工厂超60家,原料采购覆盖30国。去年光进口大豆就买了3000万吨,相当于全中国10天的消耗量。要我说,这哪是卖饲料?分明是在下一盘全球农业大棋!
2025年并购山东六和后,新希望搞了个骚操作——用饲料撬动全产业链:
最绝的是生物饲料技术,用棉籽粕替代35%豆粕,相当于把边角料变废为宝。去年光这项技术就省了12个亿,够建3个新工厂。
现在的饲料厂简直酷到没朋友:28家标杆工厂全自动生产,能耗降22%;仿生消化仪每年检测800种原料,给猪量身定制营养餐;环保饲料让碳排放减少340万棵树的效果。要我说,新希望最牛的不是技术,而是总能踩准时代节拍——80年代搞养殖、90年代打价格战、00年代玩全产业链、现在搞数字农业,次次转型都像开了天眼。
个人觉得,农业企业能做到年收2830亿,关键在把土办法玩出新高度。就像刘永好说的:"做企业要像种地,该播种时别偷懒,该收割时别手软。"这话糙理不糙,您品,您细品。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