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牛饲料中加苞米?
苞米(玉米)作为牛饲料的核心能量来源,其淀粉含量高达70%,能快速提升牛的能量摄入效率。但很多新手容易陷入「粗饲料=随便掺」的误区,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20%甚至引发瘤胃积食。科学的掺法需要抓住三个关键:纤维与能量的平衡、生长阶段的动态调整、精粗饲料的协同增效。
掺苞米的3大误区
科学掺法的四个步骤
过渡期配比调整(7天完成)
第1天原饲料80%+新配方20%,每天递增新饲料20%直至完全替换
基础能量框架搭建
精粗黄金分割线
体重300kg牛:玉米58%+麸皮13%+棉籽饼15%(精料) +青贮玉米10kg(粗料)
增效剂点睛搭配
每吨饲料添加:小苏打2kg+食盐0.8kg+预混料5kg,提升消化率17%
不同阶段配比方案
▶ 育肥前期(300-600斤)
玉米58%+豆粕22%+麸皮13%+碳酸钙1%+预混料5%
▶ 强度育肥期(900斤以上)
玉米67%+豆粕16%+麸皮10%+小苏打2%+预混料5%
▶ 母牛哺乳期特殊调整
豆粕增加10%并用熟豆粕,防止犊牛腹泻
个人饲喂经验
在内蒙古牧场的实践中发现,动态调整比固定配方更重要:
数据验证
2025年黑龙江养殖试验显示:
采用阶段化掺法的牛群,料肉比从6.8:1优化至5.9:1,每头牛节约饲料成本412元。而盲目提高玉米比例的对照组,有23%的牛出现蹄叶炎。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