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养猪最头疼啥?我猜十有八九是看着母猪奶水不足、小猪饿得直叫唤,自己却不知道饲料该怎么调。说实话,这个问题看起来复杂,其实只要抓住几个关键点就能搞定。今天咱们就仔细聊聊,哺乳母猪的饲料配比到底藏着哪些门道。
刚生完小猪的母猪就像个24小时不停工的产奶机器,每天要产7-10公斤奶水。这时候要是饲料配不好,轻则母猪掉膘、奶水变稀,重则小猪拉稀整窝病。我见过不少养殖户犯的错——有人把妊娠料直接拿来喂哺乳母猪,结果母猪瘦得肋骨都凸出来了;还有人拼命加玉米想催奶,结果母猪便秘得直哼哼。
这里有个血泪教训:哺乳期母猪需要的营养是妊娠期的两倍还多,特别是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E这三个指标,千万不能省。比如说蛋白质含量,至少得保证16%起步,最好能冲到18%。要是饲料里鱼粉、豆粕这些优质蛋白源不够,母猪就只能拆自己的肌肉来产奶,你说这能不瘦吗?
先给你们看两组对比数据:
看出门道了吗?菜籽粕这东西哺乳期绝对不能用,里头的硫苷会直接毒害乳腺细胞。还有人说用酒糟省钱,我劝你趁早打消这念头——这玩意儿容易霉变不说,还会降低饲料适口性,母猪闻着味儿就不肯吃。
这里分享个万能公式:能量靠玉米+植物油,蛋白靠豆粕+鱼粉,营养平衡靠预混料。具体到数字的话,每吨饲料里至少要加15克有机硒、100毫克维生素E,夏天还得额外补维生素C对抗热应激。对了,最近发现个好东西——在饲料里加0.5%的食用盐,母猪采食量能提升15%,你们不妨试试。
前两天有个养殖户问我:"为什么我每天喂8斤饲料,母猪还是瘦得皮包骨?"我让他把喂食时间表拍给我看——好家伙,早上7点一顿喂完,到晚上6点才喂第二顿。这么搞能行吗?母猪的胃又不是仓库,哪能一次囤那么多?
记住这三点黄金法则:
有个真实案例:河北的老张头把饲喂次数从3次增加到5次,母猪日采食量从5.2公斤涨到7.8公斤,28天哺乳期只掉了1.2公斤膘。你们算算这笔账——多花半小时喂食,换回来的是整窝小猪的健康,值不值?
问:为什么喂了那么多饲料,奶水还是不足?
答:八成是犯了这三个错:①饲料霉变没发现(检查料槽底部有没有结块)②饮水不足(哺乳母猪每天要喝25升水)③环境太吵(产房噪音超60分贝直接导致产奶量下降30%)
问:听说加脂肪能催奶,加多少合适?
答:这事儿得看季节——冬天加3%植物油,夏天改加2%的糖蜜。去年河南有个猪场在夏天盲目加豆油,结果母猪中暑死了两头,血淋淋的教训啊!
问:预混料选贵的还是便宜的?
答:记住这个排序:有机微量元素>包被维生素>普通添加剂。别省那几块钱差价,一包好预混料能让每头母猪多养活1-2头仔猪。市面上有些劣质预混料钙磷比例都不对,用了反而坏事。
说到底,哺乳母猪的饲料配比就是个"营养账本"。既要算清楚母猪需要什么,也得琢磨怎么让母猪吃得下、消化好。把这些门道摸透了,看着一窝窝圆滚滚的小猪崽,那成就感可比中彩票还带劲!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