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猪吃得不少却长得慢?先查这3个指标
很多养殖户发现猪群采食量正常,但体重增长像“挤牙膏”。去年在江西多个猪场调研发现,饲料转化率低于2.8:1、寄生虫感染率超30%、昼夜温差>10℃的猪场,生猪日增重普遍减少20%以上。我们做个简单测试:抓一把猪粪搓开,如果看到白色芝麻状虫卵,说明营养正在被寄生虫偷走。
饲料配方的隐形错误,你可能每天都在犯
→ 错误1:粗蛋白含量虚高
某品牌预混料标注18%粗蛋白,实测仅15.2%(第三方检测报告),导致猪群日均少长肉0.4斤
解决方法:自配饲料时添加5%膨化大豆,每吨成本增加80元,但料肉比可降低0.15
→ 错误2:钙磷比例失衡
常见误区是猛加骨粉,反而抑制锌吸收。理想比例是1.2:1,200斤育肥猪建议每日摄入:
→ 错误3:忽略季节性调整
夏季高温时要减少2%玉米,增加3%豆油,这样能提升300大卡代谢能,猪群日均多增重3两
驱虫不彻底=白喂30%饲料
今年在河南某存栏500头的猪场做对比试验:
处理组 | 日增重 | 料肉比 | 出栏天数 |
---|---|---|---|
常规驱虫 | 1.8斤 | 3.1:1 | 175天 |
双重驱虫 | 2.3斤 | 2.7:1 | 152天 |
操作要点: |
温度管理有个黄金区间
通过温度记录仪跟踪发现,当猪舍温度维持在18-22℃时,生猪能量消耗最经济:
个人观点:最近走访发现,很多养殖户盲目追求快速出栏,在饲料中添加过量酸化剂。这会导致猪群后期食欲下降,反而延长育肥周期。建议定期做唾液pH检测,维持在6.8-7.2之间最理想。记住——养猪是场精细活,与其急着催肥,不如先把基础管理做到80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