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在什么样的需要复肯"是一个许多人都感兴趣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将通过本文为大家整理的资料,带领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
防是全方位的,从品种引进、环境控制、饲料管理、药物预防、疫苗接种,一直到病猪处理,都应该有防疫意识。引猪需要先隔离观察,或者抽血化验,受条件和技术限制,小型养猪场可能做不到,但大中型养猪场却不能忽视。环境控制是预防疫病的源头,大型养猪场做得很到位,但小型养猪场做得不够好,环境消毒有死角,空气消毒有漏洞,散养户甚至根本就不消毒。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在保证空气清新的条件下,适当缩小消毒密度,既能节约资金和人力,也有利于激发猪群的自我免疫功能。
饲料的问题主要是同源动物饲料成分。2024年流行的猪病,从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分析,有很多属于圆环病毒继发或原发案例,之所以大面积暴发,除了流感等诱因外,饲料源性病原的入侵可能是最大嫌疑,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肠膜蛋白粉等同源动物屠宰废弃物大面积在乳猪料和小猪料中使用,可能早已埋下了随时暴发的定时炸弹。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饲料厂家加强自我约束。
药物预防和免疫接种很重要,不可或缺,但这里边有一个“度”的问题。有些养猪场用药过量、过滥,免疫接种时不考虑实际情况,恨不得将所有的疫苗全部用上才放心。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混乱用药会破坏猪肠道菌群平衡,还有可能培养出耐药的“超级细菌”,过量接种能引起免疫麻痹,有时还可能会引来疫病。
病猪的治疗和护理不容回避。虽然病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是养猪场内致命的“杀手”,但给予积极的隔离、治疗和护理能促进机体康复,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也有利于积累临床经验,康复猪血液还具有极强的利用价值。 药物投入要有限度,超出应有价值的投入是不合算的。如果不给予合理的隔离治疗,只能使疫情扩大,危害不言自明;而不加分析地随便淘汰发病猪,也会丧失借鉴的机会。
大病要重视,小病不忽视。搞好大病的防治是猪场防疫工程的核心,但小病也不应该忽视。我们都知道,养好子猪十分重要,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子猪的存活率。一般情况下,哺乳子猪的死亡率为5%~25%,其中,压死44.8%,弱死23.6%,饿死10.6%,畸形3.8%,外翻腿3.0%,下痢3.8%,关节炎1.7%,湿疹1.2%,流行性感冒0.7%,咬死1.1%,其他5.7%。控制好了这些平时不引人注意的小病,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子猪的成活率,从而提高养猪效益。许多养猪场非常重视预防传染性疾病,却不太注意预防寄生虫性疾病,其实,寄生虫能掠夺营养,破坏猪体组织,诱发细菌感染,严重时还可引起死亡,使肥育猪生长速度下降8%~15%,饲料利用率下降13%~25%。
大猪是关键,小猪是基础。养猪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相互衔接、承前启后,任何环节都不能忽视。小猪阶段,促进发育是必要的,但不可急功近利,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供给全面的营养,促进协调发育。有些养殖户在饲养小猪时,常常喂给高营养浓度的饲料,如羊奶、花生乳、小米粥等,为了调整饲料的口味,还要加入肉汤、虾酱等,不注意给予必要的粗饲料,不进行采食能力锻炼,这样既可能造成浪费,也容易在饲料过渡阶段造成应激,影响换料阶段的生长发育。大猪阶段,促进增重是主要任务,但要合理利用饲料,还要正确处理长肉与长膘的关系,加以适当的营养调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大处要耐心,小处要细心。为了保证良好的效益,养猪场要从品种选择、资源利用、日粮配制、环境控制、育肥制度、管理措施等方面着手进行精细化管理,在耐心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细心做好小处的工作。用生石灰、草木灰进行日常消毒,花钱不多,效益不小;高温季节,给猪喂些西瓜皮,不用资金投入,也能帮助清热解暑、刺激食欲;注意改进料槽高度和饲料添加方式,减少饲料浪费。日常管理事无巨细,大中有小,小中含大,重大不忘小,效益才会高。
土种猪分布广泛,品种复杂,经过长时间的驯化和培育,都具有了适应本地气候条件、饲料资源和管理方式的特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抗病性能好,不易患病。饲养土种猪虽然周期长,效益相对较低,但可以采用较为粗放的饲养管理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包括野生饲料、农作物秸秆、农副加工产品等,投入不多,效益明显,又加上肉质口感好,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售价自然比洋猪高,即使生产周期长一些,也有账可算。近几年,很多散养户就靠养殖土种猪创出了好效益。目前最大的缺点是许多地方在使用洋猪进行品种改良过程中,造成了血统混乱,真正不含外血的土种猪已不多见。
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体型大,产肉率高,生长发育快。利用洋品种改良本地品种形成的杂交猪,瘦肉率高,生长很快,一般6个月即可出栏,效益大幅度提高。但生长快需要很高的饲养管理条件,尤其是需要饲喂含蛋白质丰富的饲料,如果饲料条件达不到要求,生长速度反而不如土种猪快;又因为猪只生长快,自身免疫功能无法同步完善,抗病力较差,如果管理水平达不到要求,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比较而言,一洋一土的二元杂交猪适合小型养猪场和散养户饲养,“洋三元”和两洋一土的“土三元”杂交猪更适合大中型规范化养猪场饲养。
总而言之,不管是饲养土种猪还是洋种猪,都要因地因时制宜,不切实际地贪大求洋、盲目跟风,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效益。
许多散养户的做法,看似适应市场,实则违背市场规律:猪肉价格攀升了,就开始大量养猪,猪肉价格跌落了,就开始疯狂淘汰种猪。其实,猪肉价格的高低,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2024年5月份以后,猪肉价格出现了全国性的疯涨,许多人以为此时养猪肯定能获暴利,一些养猪场户便纷纷开始扩大养猪规模。
其实,导致这次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很多,此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情的出现,导致肉猪存栏量减少、子猪成活率降低,使得养猪风险增大;饲料价格飞涨,用药投入增加,人力成本跃升,大量压缩了养猪效益。据广东省调查显示,2024年5月中旬,养猪业的饲料成本比上年同期上升了近25%,饲料费用占养猪成本的70%以上;同期的兽药投入上涨了40%~50%,人工及环保费用也有大幅提高。这样,就使生猪生产成本从每千克8.5元跃升到每千克10元,又加上子猪价格达到每千克12元~13元,所以,尽管育肥猪的收购价突破了每千克10元,实际利润并没有增加多少,有的甚至亏本。
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反观2024年2月份以后的猪市,价格长期低迷,三元猪维持在每千克6.5元~7元、土杂猪5.5元~6元,已抵近保本线,严重挫伤了养猪户的积极性。一段时间过后,散养户逐步丧失信心,开始淘汰种猪、抛售子猪,这其实已经为后来的猪价上涨埋下了伏笔。显然,如果能在猪价低位徘徊时,低成本购进种猪和子猪,在价格高峰期销售子猪、出栏育肥猪,就能占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
所以,无论是贵是贱,都要有辩证的眼光,用理性的思维做客观的分析,善于在价格低迷时看到希望,在价格走高时看到风险,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猪群圈养是大势所趋,但圈舍养猪需要有充足的房舍、设备、能源、药物、饲料添加剂以及人工等资源,这对许多小型养猪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的研究证明,中小型养猪场完全可以采用“牧场养猪”或“舍外养猪”的生产方式,温暖的季节,在牧场上一直将猪养到上市。这种舍外饲养系统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只需要几个简易猪棚,有拆装方便的围栏,不需要太大的投入,能源消耗低,固定成本比封闭式养猪大约低30%~40%,总成本低5%~10%。这种养猪方式,符合猪的生理特点和行为习惯,猪群健康则不易传播疾病,有利于提高繁殖率,便于处理粪便,不会对空气和水质造成污染,猪肉品质好,瘦肉率高,很受消费者欢迎,适于农村地区的养猪场使用。
我国的养猪业有70%依靠农村散养户支撑。农村的散养户大多采用圈舍饲养方式,其主要优势是不占用劳动力,可以消化处理余粮,充分利用剩饭剩菜,能积存高效农家肥。但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污染严重,疫病难控制,又加上不成规模,效益不高。
在一些偏远村庄,传统的放牧饲养方式依然存在。猪食性杂,放牧饲养可利用多种青绿饲料,以及收获作物时遗留的部分,虽然周期长,但能大量节省饲料成本。放牧饲养的猪群,体质好,抗病力强,代谢旺盛,肌肉发达,脂肪少,肉质鲜嫩,更受市场欢迎。放牧的种公猪,配种能力强,精液品质好,使用年限长。一个经验丰富的放牧员,可以放牧管理30头~50头猪,比圈养效率高。选择哪种养殖方式,需要辩证分析,量力而行。
因为专业学习的原因,我有幸在时值盛夏的某火炉省会城市的集约化猪场参与了一个多月的养猪实习工作,了解到了养殖业基本完全与外界隔离的生活原貌。
我所在的猪场已属集约化养殖比较成熟的养殖场,入场的人员被要求严格消毒,换下从外面穿来的衣服,行李也要仔细检查和消毒,猪肉制品哪怕是含猪肉的零食也不可以带入猪场,以免使外界致病菌传入,导致疫情发生。相应的,猪场内的兽医和饲养员也被严格限制出厂的次数,每个月只有2次半天的假期可以去外面,平时需要买生活用品的情况就报告场长,场长隔一段时间会出去统一采买回来分给大家,当然是要收钱而不可能是免费的。加之行业规定要求养殖场必须建在远离居民区的偏远地带,以防止养殖污染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于是造成了猪场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也就不足为奇了。
占地面积硕大的猪场除了买米、面等主食和调味料之外,田地里种的蔬菜和猪舍间种的瓜果基本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产房、公猪舍和育肥舍三大区域大部分采取“水泡粪”的粪污处理模式,猪的排泄物泡水后与田里的沼气罐相通,经过发酵后产生猪场日常生活所需的沼气。场长是出资人之一,负责猪场的日常运转。由于猪场大批量采用某大品牌饲料,该品牌公司特意向猪场派驻了一位技术厂长,负责技术指导工作,我在各个区块实习的时候,正是技术厂长指派了该区块的兽医充当带我指导我的“师父”。
我在产房的“师父”是兽医专业专科毕业的小卢,二十出头的年纪比我们同届的还小,但是实习的这批人还是习惯亲切地叫他“小卢哥”。小卢哥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业务很熟,母猪的产后护理、小猪的初生保健、空怀和保育猪的应激处理都可以一人完成。
每天早上小胡哥会去三栋产房分别给初产的小猪做补铁保健、打预防针,并给产后的母猪配药打消炎的吊瓶。程序并不复杂,但存栏量巨大、产房蚊虫遍布、水帘降温带来的湿气过大,使得工作环境的卫生条件差又十分闷热潮湿,来回喂料打针的兽医和饲养员身上的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时值夏季,猪场的仔猪出现了严重的拉黄痢现象,兽医隔天需要换不同的药物来减轻症状,臀部肌肉注射给药需要兽医一只手抓住小猪后腿,另一只手打针,被病猪喷个一脸一脖子黄屎是经常事,一个上午下来,基本浅色衣服会被染成浅黄色,如果中午不及时换掉,就会造成“人形移动猪厕所”的特殊效果。
限位栏里的母猪大都无精打采精疲力竭,不是趴着就是站着,空间狭小甚至无法转身,目的是防止母猪压死仔猪带来经济损失。但难免会有小猪被压死,饲养员就不得不因管理不到位而被罚款。如果不是被压死,而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小猪死亡,就会有推卸责任的事情发生。
2产房的饲养员是一对年轻夫妇,有一次因为死小猪的原因与小卢哥吵起来,饲养员声称小卢哥疫苗打多了打死了小猪,小卢哥说是管理不善造成了仔猪死亡,这样的事司空见惯,甚至没有惊动场长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如果意外死亡的小猪来自1产房,四五十岁的饲养员大爷大妈就会直接把小卢哥骂个狗血喷头。由于1产房的饲养员夫妇年纪较大算得上是长辈,也可能是这两个人是场长的亲戚,小卢哥并不会辩驳,而是等他们骂完了就走开。
天气炎热,母猪热应激时常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母猪死亡,而死母猪带来的经济损失很大,由此可算得上是一件大事,一般场长不会怪罪兽医们,而是直接问责技术厂长。自入夏以来,猪场前前后后死掉7、8头母猪,场长十分不满技术厂长措施不力,天气炎热加之养殖情况复杂使技术厂长也难以降低死亡率,于是猪场里有传言公司将召回这个技术厂长,再派专家来解决问题,简单环境里的复杂人际关系要求各个岗位上的猪场工人有应付各种问题的能力。
我在公猪舍的“师父”是在猪场工作多年的兽医汪主任,主要负责公猪采精和空怀母猪的配种工作。汪主任平时性格温和,与人为善,但是一旦遇到抓猪或者处理应激病猪的紧急情况就会瞬间变得脾气火爆,对身边人的态度发生180°的转变,如果此时在他面前犯错,必定会受到他暴跳如雷的责骂或者谩骂。小卢哥曾经挨过他的骂,所以平时看见汪主任恨不得绕着走,不得不聊工作的时候也是多一句话不说,说完立即走人。猪场里的其他人对汪主任也基本是类似的态度。
在公猪舍和1产房之间有一个规模不大的空怀母猪舍,我们不常去是因为那里设备简陋且卫生条件奇差,还没有水帘降温,导致人一进去就感到一阵湿热的臭气扑面而来。负责空怀母猪舍的饲养员李阿姨五十岁上下的,发量很少的头发揪成一个短短的马尾辫扎在脑后,发丝基本全白了。她每天早上都要独自用铁车推回百十来斤的饲料放在猪舍内,过程十分辛苦吃力,猪场里的人见怪不怪的觉得那是她自己份内的的活儿,多半无视。但若是被我们一起实习的男生看到了就会主动过去帮忙推车,把饲料卸到猪舍内。后来,空怀猪舍李阿姨干繁重体力活的事在我们几个实习生之间传开了,大家平时不太忙的时候都会过去帮阿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后来发展成没事儿的时候到空怀猪舍里聊聊天。
李阿姨老伴去世得早,一个人拉扯大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如今两个女儿已经出嫁。为了不给成年的女儿们添麻烦,李阿姨仍然坚持在猪场打工独自抚养还在读大学的儿子,她说:“女儿也有女儿的难处,我有力气,喂料、扫粪都能搞,别的(行业)就不晓得搞了”。
有一天,李阿姨说儿子打来来想要电脑,于是问我们三千块钱能买什么样的电脑。我们推荐了几个牌子给她,显然她并不了解电子产品这个领域,还要我们拿笔帮她记下来。目前,她在猪场每个月有一千多块钱的收入,少于产房和育肥猪舍夫妻档饲养员,不过她看起来比较知足,每次和我们说话都笑呵呵的,还总是从自己摘的香瓜里挑大的卖相好的送给我们吃。
我在育肥猪舍的“师父”是“赤脚兽医”张师傅,虽然没有受过兽医专业的正规教育,但是做“土兽医”多年使他对育肥猪常见病用药也基本可以做到对症下药。张师傅身材瘦长,带着副眼镜,家里儿女大学毕业后都成了收入可观的白领,独身的他并没有经济压力。
有一次,猪场里出现了一位肤白貌美的女人住在张师傅屋里,养殖户在背地里和张师傅开玩笑说:“你老婆好漂亮呦。”张师傅不肯定也不否认,只是低头笑笑并不回答。我问同来的实习生新来的女人是不是张师傅的亲属,他顿时笑得夸张,告诉我养殖户都说来者是张师傅从外面找来的性工作者,待上几天就收钱走人,上次来的比这个还要标致。我听了十分吃惊,对猪场枯燥乏味又辛苦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给百十来斤、又肥又壮的育肥猪打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猪场兽医有时尚且会因此受皮肉伤,所以张师傅并不要求实习生进猪圈,大多数时候是帮他背药箱、配药和拿药。只有一个猪圈是我敢于进去并且上手打针的,就是病猪专用的隔离圈,里面多半是因染疾而虚弱地趴在地上甚至奄奄一息的染病猪,饲料也不吃多少,每天打针却不见好转。张师傅觉得病猪带毒,也不提倡年轻人接触它们,于是安排给了我填表统计饲料存量的工作。
从此以后的每天晚饭之前,我都会拿着报表奔跑在育肥区的各个猪舍之间,清数着每个猪舍剩下饲料的袋数,对比昨日存量统计出吃掉饲料的袋数。其实每个猪舍门口都有一张日消耗与剩余饲料量的表格,但是除了个别几个识字、会写字的饲养员会每天主动填表之外,大多数饲养员都因为不识字的原因等着我去完成表格。因为这是吃饭前的最后一项工作,每填写完一个猪舍的表格就离吃饭更近了一步,所以育肥区的养殖户晚上都会看到一个笑呵呵的姑娘来填表并且带来“填好了,快去吃饭吧”的好消息。
离开猪场时盛夏的日光仍然如同一把砍向人裸露肌肤的利刃刺刀,收拾东西时还听说产房又有一头母猪因发生了热应激而抽搐不已,我们猜小卢哥会马上给它配药打针,而技术厂长可能正在赶往产房的途中。猪场依旧是它往日的样子,并没有出现大家欢送实习生的场面,我们走出猪场大门,走了好多弯路才找到可以坐车离开这个荒郊野岭的小马路,坐上颠簸的小客车后便踏上了各自的人生旅途。
今年正值猪肉行情持续走高,一改前几年养殖业市场低迷的状况,许多熬过了严冬的养殖户迎来了赚得盆满钵满的好日子,很多其他行业的人也试图投身养殖业捞金,作为畜牧从业者对此情此景喜闻乐见。但我们仍然希望规模化养殖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养殖业从业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动物福利问题得到重视,更多的人在享用美味、摄取动物蛋白时,对畜牧行业多一份了解和关心,对养殖业从业者多一份理解与尊重。
千万不要想着暴发,要做长期打算,如果只想着价格好就暴养一次,肯定养不好,也很累的,多注意一些新的养殖技术,例如微生物养殖技术,说起来比较复杂,就是尽量使用微生物技术,来代替在饲料日粮中添加抗生素的模式,如果长期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会造成猪场有很多耐药病菌,猪一旦发病会很难治疗的,而现在的饲料中基本上都是添加了抗生素的,这在国外老早就不加抗生素了,目前我国是全世界饲料用抗生素最多的国家,也是滥用抗生素最多的国家;
使用微生物添加剂可以代替抗生素,但必须用乳酸菌才行,目前市场上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基本上都是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基本上没有乳酸菌,这是因为乳酸菌在常温下无法保存,会失活,如果克服了这一缺点,乳酸菌(特别是原籍型乳酸菌)可以添加于饲料中正常使用的话,则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可以完全不用抗生素;目前江西的强微公司据说已要研究饲用乳酸菌的常温使用技术;
就目前来说,建议您使用发酵饲料,或发酵糟渣,同时,湿喂这些发酵料,因为自然界也存在大量的天然乳酸菌,在发酵饲料或糟渣时,乳酸菌会大量繁殖,但凡使用了发酵饲料的养猪场,可以完全不用抗生素,猪病也极少,一旦发病也好治疗,就是因为长期不用抗生素的话,可以使猪场不存在耐药病菌,同时,发酵饲料可以提高免疫抗病力;
同时,建议您疫苗不要滥用,特别是蓝耳疫苗,我本人坚决反对打这种疫苗。不然有你好受的。
以无名高热病为例来说明:以下为转载强微公司文章:
所谓的“高热病”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几年前各地政府组织了很多专家小组对这种混合感染的疾病进行会诊,由于症状非典型化,混合感染化,即便是解剖和镜检,也众说不一,唯一可知的是高热不止,所以命名为“高热病”,实际上这种命名是不科学的,高热病这个名称只是一种症状的描述,学术上却是不可以用于命名一种疾病的,只是确实找不到一个典型的症状,所以,有的专家组干脆还叫为无名高热病。另外,当时对这种“无名高热病”的治疗方案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措施,原因很简单,太复杂了,即便是到今天,又有谁敢说他有一套成熟的治疗方案的呢?
如果有方案的话,笔者认为也应该是一种综合预防方案,例如本案我提出的:
①停止长期添加抗生素(这需要您自配饲料或购买名牌厂家的产品,注意包装上没有标明添加了药物添加剂的)、特别是作为一种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来长期添加于饲料中使用,并逐步取消所有用抗生素来“保健”或“预防”的方案,如仔猪三针保健法等,每月一周脉冲给药法等;注:抗生素如果是保健药的话,那真的值得商榷,使用抗生素来保健,就如同赌博是一回事,赌的是动物当时体内有相应的病菌,赌中了则有效果,赌错了,则反而起到免疫抑制和增加耐药菌等的副作用;(有谁听说过,人用抗生素来当做保健药品的吗?)
②日粮中使用部分或全部发酵饲料喂法,即全价饲料可以全部或部分用活力99生酵剂或粗饲料降解剂来发酵处理的方法,也可以使用部分发酵糟渣廉价饲料原料的方法,既降低成本,又提高抗病力免疫力,降低高热病的发生率;使用这些发酵饲料或发酵糟渣,实际上是添加微生态益生菌,还有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生物抗菌因子(如乳酸链球菌素、嗜酸菌素、枯草菌素、过氧化氢、氧化酶类、制霉菌素等)、以及免疫刺激因子(益生菌本身就是免疫促进因子)、以及未知生长因子,完全可以代替抗生素的作用;弥补上述不用抗生素当做促长剂的作用,并可提高饲料报酬,提高生长速度,改善肉质和口味;
③重点控制免疫抑制性因素,如免疫上优先免疫猪瘟、伪狂犬病毒病,以及呼吸传染病中的枝原体病、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呼吸系统病原的免疫;同时关注:猪蓝耳疫苗、猪流感等,但不一定要注射这两种疫苗,圆环病毒虽然尚没有疫苗可供,但可通过产房卫生制度和饲养管理加以防制。
免疫抑制因素还包括前述的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不仅造成病菌耐药性,其实还是一种严重的免疫抑制因子)、还有注意防范饲料的霉变情况,这需要您经常观察,或定期添加防霉剂;大量发霉的饲料原料不可以用,或采用活力99生酵剂发酵脱霉后使用;
④通过关注以上三个方案,即使一旦得病,也好治疗,如利用中成药制剂加细胞因子药物(增强免疫力)、配合针对性的抗生素来控制继发性感染,加强管理(如保温保暖,或夏天降温),一般均能治好;
现时的高热病已经不局限于由致病性蓝耳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和小猪高热病了,而是非常广泛地指一些引起高热症状的混合感染疾病,主要引发的病原体均为免疫抑制病原,例如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以及枝原体;继而继发感染如链球菌、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病等,往往是病毒性疾病搭台,细菌性疾病继发唱戏,最终死于细菌性疾病。而我们所用的大多数抗生素,则由于长期的滥用抗生素的原因,已经产生了大量的耐药病菌,甚至超级细菌,已经很难治疗这种混合感染了。
应该说,造成高热症难以治疗,与我们长期滥用抗生素有直接的关系;
综合来讲,高热病就是病毒性或枝原体免疫抑制为主要诱因、并继发细菌性感染为主的病症,抗生素治疗效果有限,或耐药性病菌不断增多,所以,一旦发生,应该是无法医治,即使耐过,也是僵猪或生长缓慢,基本没有饲养下去的价值了。
追根溯源,其一我们必须建立以防为主的饲养管理策略,其二是从加强免疫,增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入手,其三是停止在饲料中长期使用抗生素,避免一旦得病无药可球的局面,至少是停止在日常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作为促长剂,科学实验证明,在局部地区或猪场停止使用抗生素促长剂,基本可以消除本场耐药菌的产生和存在,至少是不占菌群优势,带有耐药因子的病菌往往不能在不存在抗生素的猪场占菌群优势,如果环境中(如饲料中没有添加抗生素、体内环境抗生素则极少,环境中也极少抗生素残留)抗生素极少,则带有耐药因子的病菌,其耐药因子反而是一种累赘,相反不带耐药因子(基因片段)的病菌可竞争性地抑制具有相同生长要求的同类,最终不带耐药因子的病菌相对带有耐药因子的病菌来说,占据优势;故而一旦得病,也很好治疗。
如果停止使用抗生素促长剂,那么,猪场的生长速度是否会下降呢,效益岂不受到影响,情况确实是这样,如果您想摆脱猪病的困局,就得付出代价,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使用发酵饲料,在日粮中使用10-30%,甚至全部使用发酵全价饲料的话,则完全可以不用抗生素,即无抗饲料,生长速度甚至更快,猪的抗病力更强;
如果您当地有廉价的糟渣资源,也可以采用发酵糟渣的方法,以一定的比例如30%的比例掺入日粮中喂猪,也有相同的功能,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广东清远的发酵潲水用户,其猪只的健康甚至比喂全价饲料的更好,更有甚者,我们有一个养殖户一直使用发酵潲水,其周围喂全价饲料的养殖户,基本上猪都死光了,也就是所谓的高热病,但他的猪丝毫没有问题,起初他也很担心,不断打来咨询,因为必竟自己喂的是可能存在病原的潲水,别人喂全价饲料都死光,自己肯定也不可避免,谁知 自己一直是安然无事;发酵糟渣的方法在我们网站上的产品应用中有详细的内容。
使用一些增强猪的免疫力的中成药以及细胞因子药物也是一个方法,中成药如黄芪多糖、香菇多糖、灵芝多糖、板兰根粉、大青叶粉、鱼腥草粉、穿心莲粉、双黄莲粉、柴胡粉、银黄、射干、清开灵粉等;
细胞因子药物如干扰素、免疫肽、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4等,在注射中成药的同时,可以选择使用这引起细胞因子药物搭配使用,再配合抗生素治疗继发性感染;
其实光是使用发酵饲料或发酵糟渣,基本上已能显著提高猪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了,不仅如此,猪的肉质和风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在实践中已被证实,活力99生酵剂和粗饲料降解剂的销售量不断翻倍,这与它们在抗病力方面的表现,以及近年来无名高热病的频繁发生,是有极大关系的,正是因为害怕无名高热病,而在实践中证实了发酵饲料的在抵抗无名高热病方面的功能,所以,销售量年年翻倍,也是这个道理。
建议您停止使用抗生素作为促长剂长期使用,二是建议使用发酵饲料或发酵糟渣,三是抗生素仅仅是在生病时才使用,平时万不可使用,不然一旦有病,很难治疗。
反之,一直坚持不使用抗生素,促长方面用发酵饲料来弥补,并促进了免疫力,即使一旦得病,也是很好治疗的,这在我们的用户中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至于蓝耳疫苗,我个人认为,能不打就不打。
1、现在的市售全价饲料、浓缩饲料、还有4%的预混料、还有1%的预混料,甚至小包装的饲料添加剂的包装袋上都印有“本产品含有药物添加剂”字样。应该就是抗生素吧?饲料厂为什么要添加这些药物啊?
这种所谓的药物添加剂大多情况下就是抗生素,至于为什么要添加,主要看中的还是这些抗生素的促进生长的功能,自从人们发现抗生素有促长作用之后,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主要目的倒不是为了预防疾病了,反而是为了促进生长,长期这样的结果,形成了依赖性,成为似乎是无法摆脱的抗生素困境;
为什么抗生素有促长作用呢?这是未完全解决的科学之谜。科学家猜测,抗生素等能帮禽畜预防“低级别疾病”,改善它们的营养吸收系统,从而促进生长。
有什么方法可以摆脱抗生素的困境,而又不影响动物的生长速度,又能防治疾病呢,有的,就是使用发酵饲料;
实际上如果您在日粮中使用发酵饲料或发酵糟渣的话,完全可以代替抗生素的这种作用,使用量在10-100%都可以,不仅也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而且不会象使用抗生素那样产生免疫抑制,而免疫抑制是目前高热病的罪魁祸首之一,同时长期使用抗生素还会产生病菌的耐药性,使得在得病时难以治疗疾病;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养猪在什么样的需要复肯和如果我想办个养猪场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