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关于"环节热应激的措施有哪些"的问题吗?不用犹豫,通过本文提供的信息,你将对此有更全面的认识。赶紧往下看吧,让我们一同揭开谜团。
如何养好肉鸡、提高效益呢?现将我养肉鸡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供肉鸡养殖户参考。
一是努力营造完善的标准化的饲养设施。让鸡上网上架,干净卫生,以降低药费。鸡舍的房顶房墙保温防热性能要良好,以降低取暖成本。
二是选养抗病力强的优良肉鸡新品种。
三是饲养人员要认真负责。每个环节(上鸡、运输、开水开食、取暖恒温、抓鸡、防火)每个步骤都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从温度变化到通风换气,从投喂药物到卫生防疫,从鸡舍消毒到带鸡消毒,都不能松懈,努力营造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是勤观察粪便和鸡群生长状况。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现病症快速及时地查找病因,解剖化验,对症下药,不可耽误,否则会延误治疗,增加药费,增大死亡率。
五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治标治本、标本兼治"的方针。
六是平时尽可能地储备大量的大蒜、蒜苗、姜苗、辣椒秸等"三辣"以及黄蒿、艾等中草药。将这些材料晒干粉碎做添加剂用。这些添加剂物美价廉,功能齐全,防病保健,每批鸡定时投喂四个疗程(2天一个疗程)能显著提高鸡体抵抗力,预防肠炎、大肠杆菌病及病毒病、球虫病。有报道说,广绕县肉鸡公司推行全期饲喂中草药添加剂,生产出了绿色肉鸡,受到日本客户的青睐。
1、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有报道:青岛九联集团在肉鸡饲养过程中,广泛运用微生态制剂改善肉鸡生长环境,产出了自然鸡,使九联集团的产品畅通无阻地出口到日本、中东等国家。
微生态制剂是用生物技术研制成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可维持畜禽肠道微生态平衡,防治黄白痢和球虫病,促进畜禽生长。增重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可减少或替代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生产出绿色肉鸡。其中含微生物种最多的为EM菌群,主要用于饲料、饮水的消毒。
将EM按3-8%的比例逐渐拌入全价料中,从上鸡到出栏不要间断。
饮水和喂抗生素交替使用。1-7日龄300倍比例饮水,8-14日龄500倍比例饮水,22日龄以后到出栏500倍比例饮水。
再次,进鸡前3小时用EM200倍液对鸡舍、用具、工作间喷雾消毒,让有益菌占领整个环境。在饲养中,坚持隔天用200倍比例带鸡消毒,包括空气、地面垫草喷雾消毒。不仅能消除臭味,氨味,抑制病菌、霉菌繁殖,而且还能消除灰尘飘浮物,降低鸡呼吸道病的发病率。
2、强的纳米863生物助长器的使用。强的纳米863使用时不需外接能源,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多个生长阶段。纳米863之所以会产生神奇作用,是因为它含有纳米材料,当水、饲料、种子与之接触时,就能向它们源源不断地输送特殊的生物能量、使其活性大大提高,活化生物细胞组织,促进动植物生长,提高免疫力,增强抗逆性、科学家称其为"能量块"。强的纳米863的出现,为农牧渔业的优质、高产、高效、低耗开避了一条新路,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其正确使用方法:
处理饮水,将强的纳米863长期浸放在蓄水容器内,有孔面朝上,每个纳米863最大处理量150公斤,首次处理需5小时以上,并注意随用随加,循环使用。
处理饲料:处理袋装料时,将强的纳米863有孔面朝下插入表层,扎紧袋口,处理8小时后再用来饲喂。处理散料时,先在地面铺上塑料膜,然后将150公斤料堆成小堆,把纳米863放入料底,处理1个晚上就可喂了。处理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用纳米863处理的水稀释药物,能显著提高药效。经权威机构验证和众多鸡场试验表明:纳米863是养鸡户的必备器具。
综合上述,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及时迅速地使鸡体恢复健康,加之高科技的应用,经实验对照证明:能大大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省饲料,降低生产成本,消毒防臭,改善环境,使鸡发病率大大降低,1只鸡节省药费近1元钱,省饲料0.5公斤左右,增重200克,增收1元钱,综合措施做到了,1只鸡增收2元不成问题。并且使用EM和纳米863后,鸡肉品质好,无药残,属绿色食品。
肉鸡生产的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品质优良的产品,但由于商品肉鸡生长速度快,导致肉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同时易受饲料的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肉鸡的饲料报酬降低,死淘率高,最终导致经济效益降低。 在冬季饲养肉鸡,掌握以下肉鸡饲养管理环节非常重要。
1、鸡舍建筑保温性能要好,适时通风
冬季气候寒冷,而舍内需要的温度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既要通风换气,又要保持舍内温度,这就是冬季应解决的主要问题。鸡舍要求防寒性能好,达到冬季保温的要求。严防仔鸡由于低温造成扎堆挤压致死的现象发生。
在通风换气的同时,注意不要造成舍内温度忽高忽低,严防由于温差过大造成应激反应引起疾病,通风口以高于鸡背上方1.5米以上为宜。当气温急骤下降,防寒保温工作跟不上时,往往易使肉鸡外感风寒,发生咳嗽、喷嚏、气管口罗音、呼吸困难等症状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 饲养者要掌握好气候的变化,做好防寒保温工作。鸡舍要维修好,防止贼风、穿堂风侵袭鸡群。平地饲养的肉鸡群要加厚垫料,利用垫料来提高室内温度。要勤换垫料,中午开窗通风。一般情况,6日龄开始通风,并随日龄增加,加大通风量,使鸡群有足够的氧气。雏鸡入舍前3天,将舍内温度控制在34.5℃-35℃。鸡入舍后,升温1℃-2℃,第1周温度在35℃-36℃为佳,此时鸡只状态佳,精神活泼,分布均匀,活动自由,饮食正常。同时,应注意鸡只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温,若鸡只聚群,“叽叽”颤叫,缩头等,说明温度过低,应提高舍内温度;若出现张口喘气,频繁喝水等,说明温度过高,应降低舍内温度。在2周龄时降到30℃-32℃,在3周龄时降到26℃-28℃,再用1周时间降到恒定温度23℃。
冬季气候寒冷,不能为了给鸡舍保温而忽视了通风换气,对鸡群排泄的粪便和潮湿的垫料不及时清除,致使鸡舍内氨气蓄积,浓度增大,导致肉鸡氨气中毒或引发其他疾病。氨气能强烈地刺激鸡呼吸道黏膜和眼角膜,通常会对肉鸡造成下述危害:鸡群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口腔液体黏稠,喝欲增加,重症鸡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流眼泪、角膜发红,直到死亡。因舍内氨气蓄积,氧气相对缺乏,加上天气寒冷,鸡的代谢率增高,对于生长快速的肉鸡,容易引发腹水综合征。为了防止氨气对肉鸡的不良影响,建议养鸡场和养鸡抓好下述饲养管理工作:铺设的垫料要有一定的厚度,一般在5厘米以上;操作时尽量减少洒水,防止水槽漏水,弄湿垫料;如果鸡舍内湿度过大,则应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及潮湿的垫料。 可使用吸氨除臭剂来降低鸡舍的氨气浓度,常用的有硫酸亚铁、过磷酸、硫酸铜、熟石灰之类。
根据肉鸡不同的生长阶段,按饲养标准配制日粮。由于冬季气温偏低,肉鸡的热量消耗较大,配制日粮时可适当提高饲料中代谢能的标准,而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比例,同时要特别注意日粮中维生素的含量,满足其需要。饲料应现拌现喂,防止冰冻,有条件时可以喂热料,饲温水。所配饲料的原粮必须无霉变、无杂质,以防诱发呼吸道疾病。
做好预防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的工作,当肉鸡体质较弱,抵抗力下降时,一些疾病的发生还可并发呼吸道疾病。 在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同时,要做好有关疾病的防治工作。有疫苗预防接种的要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注射。平时要经常使用一些预防疾病的药物。定期给鸡舍消毒,空鸡舍最好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饲养期间宜采用高效无毒的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定期带鸡消毒,一般采用喷洒消毒和饮水消毒配合执行。肉鸡发生呼吸道疾病以后要及时找兽医确诊,对症下药。对症治疗可适当应用一些平喘、止咳的药物,可减少因呼吸困难而死亡的数量。防治原则应采取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综合措施: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车辆进入生产场,制定科学有效的消毒制度;加强对种鸡的监控和净化;药物防治;免疫。冬季饲养肉鸡一定要解决好通风和保温的矛盾,保持舍内空气质量,加强卫生管理,合理用药,这样发病率就会大大降低,保证肉鸡的生长和生产,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进雏前对雏舍进行严格的冲刷、消毒、熏蒸。用具、衣帽、房舍等彻底清洗。由于肉雏鸡生理特点的需求,入舍后,先饮水后开食,尤其长距离运输的鸡,可及时补充机体所失的水分。对于不愿意活动的鸡,应采用人工轰赶强制采食的措施,但应注意动作要轻,不要造成挤压致死的现象。光照时间宜缩短,不宜延长,不可随意改变光源的位置、时间、强度等,使舍内照度均匀。
地面要干燥,水泥地不吸水易潮湿,最好用三合土打地面,地面透气、保持干燥不反潮。
选好垫料,要用新鲜、干燥、柔软、不霉变、吸水性好的垫料,最好为刨花。用时要巧用,最好一次铺好垫物,不要零星添加,要经常翻动,使其不发硬、不赶毡、不板结,保持松软。
控制饮水,满足水的需要,一般饮水是耗料量的2-3倍,但不多供水,因为水多会加剧垫料的潮湿,不要在舍内洗菜,不在舍内贮水,防止垫料吸水,用水管时防止跑水。
鸡日粮中不过量用盐,防止喝水多,导致鸡粪含水分高或拉稀,打湿垫草垫料。另外,饲料中含脂率不要过高,否则会使粪便黏稠,落在垫料上易板结,鸡趴在上面易引起胸部发炎、囊肿,日粮中蛋白质添加要适量,过多则不易消化,如喂豆饼多,容易拉稀,打湿垫草则有害。
解决好形成胸囊肿的突出问题,如为笼养或网上养,可在笼底或网底部,加一层柔软的橡皮条,以防止鸡的胸部直接与尖硬的铁丝接触,以避免造成胸囊肿。平养鸡只要用柔软度良好的垫草,而不使用硬垫料或板结料,也可防止鸡肠道病的发生。
网上平养的肉鸡群易发生非传染性呼吸道病,尤其是25日龄左右的肉鸡以冬季时易发。该病的病原不是细菌或病毒,也不是寄生虫,而是饲养管理不善的结果,一般从第一天开始,连续或间断的空气干燥、粉尘过多,且在通风不良情况下,被鸡群吸入、长期蓄积而致病。防治措施是在保持舍内温度前提下,加大通风量,以保证舍内氧气含量,是鸡群不发病或少发病、发病后尽快恢复的基本条件。要保持舍内一定湿度,第1周湿度20%左右,第2周至出栏湿度应保持60%左右。3周龄以上肉鸡要以通风为主,舍内温度不低于21℃即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应激因素,采取一切可行手段让鸡采食,以保证机体能量需要,增强鸡只抗病能力。除采取以上相应措施外,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菌药物和维生素或小苏打,以增强鸡只的抗应激能力和缓解由于呼吸不畅引起的酸中毒。
应从健康种鸡场引进鸡苗,严防经垂直传播带进病原体。 应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包括鸡场大环境和舍内小环境。大环境是指尽量将场址选择在远离其他鸡场,地势开阔、交通便利、无噪声等外界干扰的地方。舍内环境是指良好的保温和通风条件,配备单独的贮料室、消毒池、更衣间、工具室等。饲养用具与消毒用具严格区分,并定期消毒,严防水平传播疾病,同时定期监测相邻鸡场及本地区有无疾病疫情的发生,采取预防措施。定期监测本场鸡群的健康状况,出现疫情及时处理。第三,坚持带鸡消毒,消灭鼠害,严防鼠害传播疾病,病死鸡烧埋处理,病鸡与健康鸡隔离的原则。
冬季肉鸡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除以上几点外还有鸡苗的免疫、断喙、饲料的质量、饲养人员的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只有掌握各方面的环节要点进行综合性考虑,才能提高冬季养肉鸡的经济效益。
在养鸡生产中,环境温度是影响肉鸡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肉鸡到28日龄后,最适宜的生产温度是21℃,而夏季鸡舍温度常常超过30℃,对肉鸡的饲养非常不利。由于这个季节饲养肉鸡难度较大,所以把夏季称为肉鸡饲养的“逆季”,即不顺利的季节。高温对肉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速度减慢;(2)呼吸频率加快,饮水量增加。当舍温达35℃时,可导致肉鸡中暑死亡;(3)由于生长速度降低,肉鸡饲养期延长,用于维持其生长的营养需要量增加,最终会使肉鸡的饲料报酬降低;(4)由于饮水量增加,鸡排泄物中水分也增加,垫料潮湿。容易造成球虫病的发生。
由此可见,高温对肉鸡所产生的危害较为严重,必须在夏季采取合理的措施,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尽可能有效地减少高温对肉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使肉鸡生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现就夏季高温期间养好肉鸡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参考。
可加大排气扇的功率,如使用多台9FJ一1.2型8 m3/s风机,使流经鸡体的风速加大,及时带走鸡体产生的热量,加速舍内热量的排出。实践证明,清晨前开增人通风量效果最明显,不仅可以使肉鸡采食量久,白天忍受较高的温度,而且有利于降低鸡舍中一天的最高温度值。
有条件的可安装湿帘降温装置,有对比资料表明,湿帘降温与外界温度相差平均5.8℃,与未安装湿帘舍平均相差3.4℃。m
深井水的温度一般在18℃左右,是肉鸡良好的清凉饮料,能有效地降低炎热造成的应激。由于高温时肉鸡饮水量增加,粪便排泄量也大,可以带走肉鸡体内更多的热量,所以有条件的地方可用自流式水槽,由小型水泵持续供水,保持饮水低水温。如果用传统的真空式饮水器,要增加换水次数,加入饮水器的水应是刚刚抽出的深井水。
屋顶是鸡舍受热面最大的部分,可用麦秸或稻草做屋顶。如果屋顶是其他材料制成(如石棉瓦、水泥板),可在上面加盖稻草帘或植物藤蔓遮荫,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鸡舍温度。在屋顶用自动喷灌机喷洒凉水,更能达到降低舍内温度的效果。
肉鸡在凉爽时会增大采食量, 在气温下降,天气凉爽时应注意及时添料,不要错过喂料时机,尽可能增加肉鸡的采食量。
当热应激使肉鸡的采食量受到较大影响时,应该采用高能量、高蛋白的日粮,如在日粮中添加脂肪提高能量浓度,可以使肉鸡对热应激的抵抗力增加。又如添加主要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可以降低产生热应激肉鸡的体增热,提高饲料利用率。
一般鸡自身会合成维生素c,满足其生长需要,所以鸡不缺乏维生素C。但在热应激时,鸡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会大幅度下降,不能满足自身需要。由于维生素C具有降温作用,能缓解热应激对鸡新陈代谢的不良影响, 夏季应在肉鸡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可在100 kg饲料添加≥40%维生素c粉50g,或l00 kg饮水中添加≥40%维生素C粉25g.
夏季垫料潮湿和高温是球虫发育的适宜条件,容易导致球虫病暴发。养殖户应经常在饲料中轮换添加预防抗球虫病药物(如球痢灵、球必清、球净)。当鸡出现拉血痢时,应联合使用抗球虫病药物与止血剂维生素K3,治疗效果较好。
可以在窗户上加一个水平板来遮挡窗户顶部的阳光。你也可以搭起凉棚或种植藤蔓来遮挡阳光。在北方,添加遮阳网或加宽屋顶悬挑。屋顶强烈的太阳辐射容易将辐射热传递到房子里。屋顶建成两层,楼层之间的空气被阳光照亮,阳光从出风口排出,冷空气从进风口流入,减少了传递到屋顶底层的热量。肉牛舍定位。在炎热地区,除了减少太阳辐射和防止风暴外,还必须同时考虑夏季的主要风向。布局要合理,间距不能太小,一般不小于10m。为了便于通风,外壳和通道之间的隔板应由铁栅栏代替。进风口应位于正压区,出风口应位于负压区,以保证肉牛舍有通流。
注意水嘴的安装位置,避免在没有弄湿牛肉胴体的情况下弄湿地面。夏季,牛场的主要管理重点是预防中暑,减少热应激对牛的危害。夏季养牛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搭遮阳棚,保持牛棚通风良好,喷淋淋浴降温,搞好牛的健康和环境卫生,供应充足的饮用水,科学搭配饲料。要改善牛牛的生存环境,就要在牛场的选址上做好大环境的选择,这样在以后的养殖过程中就比较容易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小环境。
牛舍温度一旦超过32℃,就会影响牛的正常饲养和休息。牛棚上方设置遮阳网:减少紫外线对牛的辐射,夏天散养户可以在凉棚和树荫下养牛,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但中小户只能养在牛棚里,所以这个时候不要害怕,可以买一些4针遮阳网,盖在牛棚上。经过测试,温度可以降低5度左右。4针遮阳网在一些宝贝上也有卖,好一点的基本都是1元一平米的价格。夏天过后可以放好,可以放2-3年。是比较经济的。有一些牛仔在牛棚顶上喷水降温,效果应该还不错。安装电风扇、排气扇或水幕等降温设备:改善牛场通风对流,在牛场安装风扇加强机械通风和空气对流,尽可能带走牛的热量,有效降低热应激。如果条件好,可以安装湿帘或喷淋装置,促进牛的散热。夏季要注意保持牛舍通风良好,达到降温除湿的目的。可以打开窗户来增强牛棚内的对流,牛棚顶部可以安装通风球。当牛舍温度高于28℃,湿度高于50%时,需要持续通风。当夜间12点后牛舍温度低于28℃时,应合理减少通风,避免昼夜温差过大而引起牛病。
为了美化牛舍内的环境,可以在牛场周围种植一些植物、花草、树木,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稍微净化一下牛场内的空气,甚至可以在闲置区域周围种植一些蔬菜、水果。它不是有多种用途吗?夏季气温较高,中午可在常温下用清水对牛进行喷淋或刷洗,对牛进行清洁,降低牛的体温,减少热应激的影响。做好牛棚内外的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定期消毒。对于蚊蝇,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牛舍应安装筛网,牛舍内外喷洒1%~1.5%敌百虫溶液。喷洒时,不要触摸牛的嘴、鼻子、眼睛、食槽、水箱等设施。
①鸡舍的建筑布局。鸡舍要选择通风良好、地势高燥,且周围无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鸡舍一般为东西走向,最好设有钟楼式气窗。周围种植常绿树木,不仅能够减少房顶的阳光直射,而且可以改善鸡场的周边环境。鸡舍屋顶和墙壁宜涂成白色,以此来增加阳光反射,减少吸热。
②鸡舍的设备布局。夏季笼养蛋鸡舍降温采用的普遍形式是风机+湿帘。进风口处设置湿帘,不仅可以有效地隔绝外界的热环境,也能使外界的热空气经过冷却后再进入鸡舍。而有条件的鸡舍也可以安装风扇、吊扇或空调等设备,来加大通风量,促进鸡群的散热。也可以采用喷雾降温的方法来降低舍内的温度。
③控制环境湿度。根据鸡体的生理需要,相对湿度在50%~70%范围内是比较适宜的。由于舍内湿度常高于舍外,因此湿度控制主要集中于降湿环节上。主要通过日常节约用水,及时清除粪尿、污水,确保舍内良好通风,及时清理、更换垫料等方法来达到舍内降湿的目的。 注意维护饮水管道,防止发生泄漏,时刻关注舍内的通风状态,在一定程度生也可以降低舍内湿度,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养殖。
①日粮能量水平。鸡群在热应激过程中,对能量的需要并没有减少,却有增加的趋势,而高温环境下采食量减少,极易造成能量摄入量不足,影响生产性能。日粮代谢能水平为11.34~12.18兆焦/千克,蛋白质为16%~18%时,能够得到较好的蛋品质,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温(30~33℃)带来的不良影响。
②日粮蛋白水平和氨基酸组成。热应激条件下,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都受到影响,但是合成的抑制程度大于分解代谢,因此适当提高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可弥补蛋白质摄入量的不足。但由于蛋白质代谢产生的热增耗较大,且易造成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生,高温条件下宜适当降低蛋白质水平,适量地补充必需氨基酸来减少热增耗,以减轻热应激水平。高温环境下适量补加无生热作用的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来弥补蛋白质量的不足,可以缓解热应激的作用。
③维生素水平。高温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有所影响,添加维生素A可以改善家禽的生产性能。高温条件下,日粮中添加9000国际单位/千克维生素A能显著提高蛋重,增加产蛋率。
家禽体内可以合成维生素C,正常环境下不需要额外添加。但在家禽处于应激状态时,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能够改善蛋鸡的生产性能。当日粮中添加200毫克/千克维生素C,可明显缓解热应激对蛋鸡产生的不良影响,使蛋壳厚度增加,提高产蛋率,降低死亡率,提高饲料转化率。维生素E作为一种抗氧化剂,能够减缓鸡在高温下的应激反应。
④电解质平衡和饮水。生产中常用的电解质有氯化铵(NH4Cl)、碳酸氢钠(NaHCO3)、氯化钾(KCl)等。NH4Cl能够显著降低热应激时蛋鸡血液的pH,在日粮中补充1%的NH4Cl,可以减轻热应激时的危害。在热应激下,饲粮中添加0.4%~1%的KCl,或在饮水中添加0.2%~0.4%,能够维持血钾的浓度,利于缓解高温带来的影响。
⑤饲料添加剂。日粮中添加4.8×1010cfu/克乳酸杆菌、107cfu/克地衣芽孢杆菌能够有效地缓解热应激条件下蛋鸡产蛋率和采食量下降的问题。另有报道,甘露低聚糖能够增加肠道中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日粮中添加0.5%的甘露低聚糖或0.1%的乳酸菌或二者的混合物都能够缓解热应激给鸡只带来的不利影响。高温环境中,日粮中添加杆菌肽锌(100毫克/千克饲料)可大幅度提高产蛋鸡的生产性能。添加60毫克ZnSO4·H2O/千克能够改善热应激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
①调整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时会因鸡的自体散温而使舍温过高,加重热应激反应。一般在盛夏来临之前,根据饲养方式结合转群、并群、淘汰等方式进行疏群,降低单位面积的饲养密度。
②调整饲喂方式。在高温到来之前,进行短暂的限饲是提高耐热力的有效措施。避开高温时间饲喂,在早、晚较凉爽的时间进行喂料,晚上增加饲喂1次;也可以在日出前几个小时内频繁少量添加饲料,以此来刺激鸡的食欲,增加采食量。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