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饲料,为什么嘉吉普瑞纳能让母猪多产崽?” 这个问题困扰过很多养殖户。答案藏在他们的八大核心技术里:
自问自答:这些技术对普通养殖户意味着什么?
举个真实对比案例:使用传统饲料的母猪年PSY(断奶仔猪数)约24头,而采用嘉吉方案的河北某牧场PSY达35头,按每头仔猪利润300元算,每年多赚3.3万元。
“降低料肉比0.3能省多少钱?” 这是养殖户最关心的效益账。嘉吉通过三个维度实现:
控制环节 | 技术手段 | 效益对比 |
---|---|---|
原料毒素 | 供应商审计+自动检测平台 | 减少3%饲料浪费 |
生产工艺 | 85个质量控制点 | 降低0.1料肉比 |
配方优化 | 全球700台NIR设备数据 | 提升5%消化率 |
自问自答:数据差异有多大?
北京延照牧场十年跟踪数据显示,嘉吉饲料使公斤奶成本降低0.4元,单产提高2.6公斤,同等规模牧场年节省饲料成本超15万元。
“国际品牌能适应中国养殖环境吗?” 安徽时代牧业的转型故事给出答案:
自问自答:这些创新是否具有普适性?
嘉吉在廊坊工厂专门开发北方气候适配配方,并通过微信小程序“牛羊掌柜”实现养殖效益实时测算,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广泛适用性。
作为经历过传统养殖转型的从业者,我始终认为饲料技术不是玄学而是科学。看着那些用嘉吉方案把PSY从24提到35的牧场主,就像看着老式手机用户换上智能机——一旦体验过精准营养带来的效益飞跃,就再也回不去粗放喂养的时代了。特别是在当前养殖业利润压缩的背景下,与其纠结每吨饲料便宜50块,不如算算每头母猪多产的3头猪崽能多赚多少钱,这才是真正的大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