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问答专区 >
饲料里加脂肪酶到底有啥用?

作者:饲界新知 时间:2025-08-03 阅读:382

你肯定听说过饲料要加各种添加剂,但有没有想过为啥现在越来越多的饲料包装袋上开始标注"含脂肪酶"?明明给猪鸡鸭喂的都是高脂肪饲料,为啥还要额外加这种分解脂肪的东西?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不少门道,咱们今天就仔细聊聊。

饲料里加脂肪酶到底有啥用?

一、脂肪酶究竟是个啥?

简单来说,脂肪酶就是个专门拆解脂肪的"剪刀手"。它能把大块的脂肪颗粒(专业点叫甘油三酯)剪成小块的脂肪酸和甘油,就像把整块五花肉剁成肉末,动物肠道才好吸收。特别是刚断奶的小猪仔和小鸡崽,它们的消化系统就跟刚开机的电脑似的,自己产的脂肪酶根本不够用。这时候往饲料里加外援脂肪酶,能直接把脂肪消化率拉高10%-15%。

这里有个重点要划出来:​​不是所有脂肪酶都一样管用​​。市面上常见的有细菌来源和真菌来源两种,像黑曲霉产的脂肪酶更扛得住高温,饲料加工时85℃高温造粒后还能保住90%活性,普通细菌产的这时候基本就废了。新手买的时候得看准产品说明里的菌种来源和耐温参数。


二、加了这个到底能省多少钱?

咱们直接上干货。某养殖场做过对比试验,在肉鸡饲料里按每吨200克的标准添加脂肪酶:

饲料里加脂肪酶到底有啥用?
  • 饲料成本每吨省了80块(少用了5%的豆油)
  • 料肉比从1.75降到1.62
  • 42天出栏时每只鸡多长了150克肉

更绝的是对仔猪的影响。断奶后14天内的猪崽子最容易拉稀,这时候加脂肪酶能把腹泻率压到4%以下。要知道一头小猪拉稀直接损失就得十几块,千头规模的猪场光这项就能少亏上万块。不过这里有个坑要注意——​​添加量不是越多越好​​,超过300克/吨反而会影响适口性,具体得看饲料里原本的油脂含量。


三、你们最关心的五个问题

  1. ​问:脂肪酶和脂肪粉选哪个划算?​
    看养殖规模。小散户用脂肪酶更划算(每吨成本多花30块,但综合效益多赚200+),大型场可以考虑酶粉联用方案。举个栗子:

    • 单独用脂肪酶:日增重+12.5%,成本-2.1%
    • 酶粉联用:日增重+15.7%,成本+2.8%
  2. ​问:高温加工会不会破坏酶活性?​
    选对产品就不怕。现在新出的包被型脂肪酶能扛住90℃高温,普通款最好在饲料冷却到50℃以下再拌入。有个小窍门:用麦芽糊精当载体的产品稳定性更好。

    饲料里加脂肪酶到底有啥用?
  3. ​问:不同动物用量有啥讲究?​

    • 哺乳动物:断奶后头两周加到300克/吨,之后减半
    • 家禽:育雏期200克,育肥期100克
    • 水产:要根据水温调整,25℃以上要加量20%
  4. ​问:会不会让饲料提前变质?​
    这个确实要注意。如果饲料里本来油脂就超过5%,建议配合抗氧化剂使用。有个养殖户的血泪教训:夏天高温时没加抗氧化剂,结果饲料放一周就哈喇了。

  5. ​问:怎么判断买的是不是正品?​
    教你们三招:

    饲料里加脂肪酶到底有啥用?
    • 看pH耐受:好的脂肪酶在pH2.5-6.0之间活性波动不超过15%
    • 测储藏稳定性:40℃环境下放半年,活性损失应该≤5%
    • 查菌种备案:国家允许的饲料用脂肪酶菌种就那几种,官网都能查到

四、小编掏心窝的话

刚开始接触脂肪酶那会儿,我也觉得这就是个可有可无的添加剂。直到亲眼见过加了脂肪酶的养殖场,同样的饲料配方,人家每头猪能多赚50块,这才服气。现在行业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日粮脂肪含量超过3%就必须配脂肪酶​​,不然就是跟钱过不去。新手建议先从0.02%的基础量试起,记住两个关键点:选耐高温的真菌来源产品,配合阶段饲养调整用量。养殖这行当,有时候1%的细节改进,可能就是盈亏的分水岭。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haosiliao.com/wenda/40710.html

标签: 脂肪,饲料
Copyright ©2019-2024 好饲料网https://www.haosiliao.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4087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