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养猪新手注意啦!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困惑——明明给母猪喂得肚皮滚圆,可小猪崽子就是长得慢?去年我给马家庄的老张算过一笔账,光是饲料浪费这一项,20头母猪半年就多花了1.8万冤枉钱。今天咱们就掰扯清楚这个"哺乳母猪每天饲料量标准"的门道,保准你看完少走三年弯路!
一、基础量计算公式其实有漏洞
说实话,我第一次接触这行时也懵圈。农科院的李技术员教过我个诀窍:(母猪体重×0.45%)+(仔猪数×0.35kg)。举个具体例子,350斤的母猪带12头小猪,每天至少得喂(175kg×0.45%)+(12×0.35kg)=5.59kg。不过这个公式得灵活调整:
特殊情况 | 调整量 | 具体表现 |
---|---|---|
初产母猪 | +0.7kg | 产后7天内 |
冬季低温 | +0.6kg | 气温<5℃时 |
奶水不足 | +1.2kg | 仔猪日均增重<180g |
母猪过肥 | -1kg | 背膘厚度>25mm |
上个月帮刘家屯调整了这个算法,15头母猪的仔猪断奶重平均多了2斤。但得提醒大伙儿,产后前三天要像伺候月子似的,第一天喂1.8kg,每天加0.3kg。
二、三个阶段喂养方案对比
这事儿得分成三大块来说清楚:
产后0-7天(恢复期)
8-28天(产奶高峰期)
断奶前10天(减量期)
三、新手最易犯的5个错误
去年我走访了30多家猪场,发现这些问题最常见:
举个惨痛教训:河西村的老王同时踩中3个坑,10头母猪的仔猪成活率只有65%,比正常水平低了25个百分点!
四、自问自答环节
Q:怎么判断母猪吃饱了?
A:看这三个信号:料槽有少量剩余、粪便呈香蕉状、母猪安静侧卧
Q:突然不吃料怎么办?
A:先量体温(正常38-39.5℃),再检查饮水器(每分钟出水>2L)
Q:饲料太贵能省点吗?
B:可以加5%的豆腐渣,但要保证粗蛋白含量>17%
说到最后啊,我个人觉得养母猪就像养孩子——饿着不行,撑着更糟。去年指导的25家猪场,把饲喂量控制精准的平均每头多赚500块。记住,科学喂养就是最好的省钱之道!那些花里胡哨的设备,真不如一把精准的饲料秤来得实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