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青贮饲料的发酵是什么菌"问题,本文整理了相关资料,旨在为大家提供详尽的解答。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索吧。
1、改善冬春季青饲料供应不足。夏秋季节植物生长繁茂,有丰富的青绿饲料,尤其在当前我国许多地方推行退耕还林还草,人工种植大量牧草,这些牧草在夏季用于喂牲畜多有剩余,而冬季和早春则缺乏青饲料,如果在夏秋季节把牧草等青绿物料使用生物发酵技术青贮起来,留到冬春喂,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冬春季牲畜的饲料供应状况,起到全年饲草平衡供应的调节作用。
2、能保存青饲料的口感和营养。微生物发酵技术青贮饲料在青贮中营养损失一般不超过10%,如将牧草晒干营养要损失20%~30%,甚至40%以上。采用青贮法,饲料草的叶和叶柄基本都能保存下来,在青贮饲料时,加入惠民青贮饲料发酵剂(纯微生物制品),效果会更好,青贮好的饲料味道香浓,口感好,营养也更高,与其他不使用生物发酵剂青贮饲料相比,能更好的保存青贮后的饲料,不仅营养损失少,而且更易消化。
3、提高饲料利用率。用惠民生物发酵剂青贮的饲料,质地柔软,酸香适口,牲畜爱吃、易消化,有些杂草及马铃薯、草木犀、萝卜叶等,在新鲜时有特殊气味且质地粗硬,畜禽不能很好的利用,但若使用生物发酵剂混合青贮以后,质地变软,适口性改善,是良好的饲料。
4、能使青饲料长期保存不变质。鲜嫩的青饲料一般含水量很高,不易晒干,容易霉烂,块根、块茎饲料窖贮易腐烂,养分损失也多,如果采用生物发酵技术青贮饲料,则简便省事,损失也少,可使青绿饲料长期保存,不会变质。
5、饲喂牲畜更安全放心。青饲料在鲜喂或晒干喂牲畜时,由于没有经过消毒,病菌、害虫卵也会被牲畜食入,从而影响牲畜的健康。但经过生物发酵青贮后,植物中的病菌、害虫卵会在高温发酵时(发酵时最高温度可达70多度)被杀死,饲料更安全。
6、改善动物食不长肉的现象。惠民饲料发酵剂含有强大的微生物菌群能捣毁饲料原料中坚韧的植物细胞壁,将部分纤维素、果胶质等难以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单糖和寡糖等“小分子”物质,并生成多种有机酸、微生素、生物酶、及其他多种未知生长因子,提高了青贮饲料的营养水平和消化利用率,能使动物“食而不化”,“食不长肉”的现象得到有效改观,大大提高了养殖用户的养殖效益。
青贮发酵需要具备四个主要条件,水分、糖分、温度、厌氧环境。
适当的水分含量是形成青贮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青贮只有在厌气厌氧条件下乳酸菌才能大量繁殖,很多牧场制作青贮时采用青贮发酵剂,快速产生乳酸菌,通过乳酸菌分泌的乳酸把其他霉菌酵母菌梭菌等有害微生物全程抑制,随着酸度的进一步增加(pH值由初始的4下降到3.6),大约在2个月的时间内,乳酸菌本身活动也逐渐停止,完成青贮过程,从而达到保存青刈饲料营养价值的目的。如果密封不足,厌氧厌气条件不良,耐酸好氧的霉菌则大量繁殖,青贮就会发霉变质产生高温而腐烂。
适宜的含水量也是形成青贮的重要条件。如果水分太多,容易使得霉菌酵母菌繁殖增生,则会使丁酸含量增加,乙酸、乳酸含量不足,致使青贮形成不良发酵,甚至出现霉变腐败,产生臭味。如果青刈原料太干,很难压紧、压实,则会产生厌气条件不良的后果。一般情况下,华北地区在九月初开始收割玉米青刈,单株玉米的水分含量一般要求在70%以下,也就是掰开玉米棒,小头部分的玉米乳线在1/2以上。低于60%的水分的青贮需要添加其他保鲜剂才能制作青贮。
充分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糖分)对形成青贮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水分,如果青贮作物中糖分不足,尽管厌气条件良好,乳酸菌也不能充分发酵,乳酸产生的数量就会不足,厌气性的酪酸菌就会乘机兴起,并可能取而代之而大量繁殖,继而转到以酪酸菌发酵为主的过程。由于酪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一种有不良气味的胺类(如组织胺及色胺),结果将严重影响适口性,降低奶牛的采食量。禾本科植物(如玉米、小麦等)含糖相对多一些,豆科植物(苜蓿、花生秧等)含糖量相对较少,制作青贮往往较难,因而苜蓿草往往需要混合一些其他禾本科植物,才能更好地制作青贮。
通过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青贮的发酵效果不一致,当外界气温高于32度以上时,或者长途运输导致青刈温度升高等,致使青刈入窖温度增高。青贮的有氧发酵阶段温度较高,容易导致青贮干物质和能量的过多损失。通过下面的274天青贮发酵曲线图可见,当青贮发酵温度低于30度时,其发酵高峰温度在14-28天。
通过分析水分、糖分、温度、厌氧环境等,使得我们对青贮发酵进一步了解,合适的发酵条件,除以上以外,还需要青刈收割过程中的其他技术管理,比如留茬高度在25公分以上,青刈收割设备的选择,从地头到入窖的运输距离,青刈切割的长度,籽粒破碎程度,还有压窖的方法以及压窖的密度,青贮剂的合理使用和喷洒,密封塑料薄膜的选择等等。更多青贮发酵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只要在装料时将稀释500~1000倍的EM菌液均匀喷洒在物料上即可。
1、排除空气。乳酸菌是厌氧菌,只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如不排除空气,霉菌、腐败菌会乘机滋生,从而导致青贮失败。 在青贮过程中,原料应切短(最好在75px以下),同时要压实、密封,尽可能创造出理想的无氧环境,这是青贮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
2、创造适宜的温度。青贮饲料的温度应控制在20℃—30℃的范围内。在这种温度下,乳酸菌能大量繁殖。 除尽可能排除空气外,还要缩短铡草装料过程,以减少氧化产热。反之,如果温度太低,则乳酸菌活动受到抑制。
3、控制水分。乳酸菌繁殖的最适含水量为70%。过干不易于压实,温度易升高,从而影响青贮饲料的质量;过湿则酸度大,牲畜不爱吃。直观判断方法:手握紧饲料,仅有水分渗出即达标准。对于质地坚硬的原料,可适当提高水分含量,反之则降低。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的饲料都应经过处理后再进行青贮,或适当晾晒或加入干饲料,或者喷入适量水分或加入多汁料。
4、选择好青贮原料。乳酸菌发酵需要一定的糖分,一般情况下,原料中的含糖量不宜少于1%-1.5%,否则乳酸菌不能正常繁殖,青贮饲料的品质就不能保证,含糖量高的原料易青贮,如玉米秸、瓜秧、高粱秸、禾本科牧草、向日葵秆等;含糖量低的就难青贮,如花生秧,豌豆秧、大豆及豆科牧草等。对于这类饲料,可加入含糖量高的饲料混合青贮,也可以加入3%-5%的玉米面或麦麸,然后单贮。
5、要选择好的时机。利用农作物秸秆青贮,如果过早,会影响粮食产量,而过晚就会影响青贮品质,如玉米秸的青贮,时间选择上一是看籽实成熟程度,“乳熟早、枯熟迟,蜡熟正当时”;一看青黄叶比例,“黄叶差、青叶好,各占一半稍嫌老”,对于一半叶片青绿的玉米秸秆,如果当天铡碎入窖,可以不必加水,否则就要加10%-20%的水。此时即可收割青贮。其他一些青绿饲料的青贮可以参考玉米的青贮。 要做到既不影响粮食生产,又不至于太干枯的时候为宜。
6、装填及封窖。青贮制作过程应“边收、边切、边装”,力求缩短植物呼吸过程。装原料时要层层铺平,压实,尤其要注意周边部位。在逐层装入时,注意每层厚度在15-20厘米,直到装满青贮窖。原料应与窖口齐平,中间略高,然后盖上塑料膜,膜上压30-50厘米厚的湿土。在封窖后,要随时注意观察,发现在裂缝或下降现象要立即修补,以防止透气或漏入雨水。此外还应注意,青贮料一般在40-50天后完成发酵过程,开窖取用时,要做到连续取用,随取随用,每次取完后随时覆盖表面,尽量减少与空气接触,防止变质:每次取用厚度应大于10厘米,对于少量变质的饲料应及时抛弃。
关于“青贮饲料的发酵是什么菌”以及相关内容,这篇文章小编就先介绍到这里结束了,如果你还想关注更多,那么可以继续接着关注其他文章了解。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