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跟着教程做的青贮饲料,打开窖口不是发霉就是酸臭扑鼻?去年老王家的牛吃了自家青贮料拉肚子,兽医一看就说"水分没控好",可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发酵过程,到底藏着多少门道?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那些老养殖户打死不说,但新手必须知道的青贮饲料制作真相。
我敢打赌,10个新手里有8个栽在水分控制上。就拿常见的玉米青贮来说,老王去年把刚收割的秸秆直接塞进窖里,结果开窖时上层全霉变——问题就出在他没晾晒!1说得明明白白:全株玉米青贮的黄金水分是65%左右,老王家的秸秆含水量绝对超了75%。教你个土办法:抓把切碎的原料使劲攥,指缝见水珠说明太湿,得摊开晒半天;要是攥不成团,就得边装填边喷水。
再说说切碎长度,这玩意儿直接影响发酵成败。有人觉得"切得越碎越好",结果牛羊吃了反刍困难。6里专家提醒:玉米秸秆要切0.5-2cm,还得把玉米粒碾碎90%以上。可别像村东头李婶那样,用老式铡刀随便切几段,最后发酵不彻底还浪费饲料。
说到装窖压窖,这里头讲究可多了。你见过装窖时装一层料就开拖拉机来回碾的吗?2里说每30-50cm就要压实一次,边角还得人工踩实。去年我在内蒙见过专业养殖场操作,人家用改装过的铲车边装边压,最后青贮料密度能达到700kg/m³,比咱们手工作业高出一大截。
密封环节更是容不得半点马虎。4强调要盖10-20cm干草再覆膜压土,可别学村西张叔图省事,直接拿块塑料布盖住窖口。知道为啥专业户要在窖顶堆成馒头状吗?这设计能让雨水顺坡流走,防止积水渗透。要是发现塑料膜鼓包,赶紧用沙袋压住——这说明里头还在产气,密封没到位。
Q:青贮料发黑发粘还能用吗?
A:千万别!7说变质青贮会产生霉菌毒素,轻则腹泻,重则中毒死亡。教你识别好坏:优质青贮应该是黄绿色,有果酸香味,抓一把松开能自然散开。
Q:为什么总出现二次发酵?
A:八成是取料方法不对。3强调要像切蛋糕那样垂直取料,每次取完立即密封。有人图方便掏洞取料,结果空气进去全完蛋。建议新手准备专用取料铲,控制取料面不超过1米宽。
Q:添加剂非用不可吗?
A:倒也不是。5提到自然发酵靠原料自带乳酸菌,但成功率低。加发酵剂就像做馒头放酵母,能快速形成优势菌群。特别提醒:一定要选农业部目录里的正规产品,去年隔壁村有人用三无菌剂,整窖饲料全报废。
要说这青贮饲料制作啊,真比伺候庄稼还精细。从刈割时机到开窖取料,20多个关键控制点哪个都不能马虎。下次再有人跟你说"青贮就是挖坑埋草",直接把这篇甩给他——发酵这事,差之毫厘可谬以千里!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