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母牛的新手是不是经常对着饲料配方抓耳挠腮?前天村里老李头家的母牛突然不产奶了,兽医一查——饲料里掺了发霉的玉米皮!这事儿真不是个例,去年全县32%的养殖户都遇到过饲料问题。今儿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选饲料原料到底有哪些门道。
核心三件套:少一样牛都吃不饱
刚入行那会儿我也犯过傻,总觉得贵的饲料才好。其实母牛饲料就三样东西:粗饲料、精饲料、添加剂。帮镇上养殖场调整配方时发现,九成新手都没搞清这三者的关系。
粗饲料管饱
得占饲料总量的60%往上,就像人吃饭要主食。玉米秸秆、干草这些最便宜的反而是关键。山西的王叔去年用酒糟替代一半秸秆,每月省下340块,牛毛色还更亮了。
精饲料要掐量
玉米面、豆粕这些控制在35%以内。重要的事说三遍:豆粕不能超8%!前年有养殖场多加2%豆粕,导致牛群集体胀气,直接赔了六万块。黄金比例记好了:每百斤饲料里,玉米面20斤,豆粕7斤,麦麸8斤。
添加剂别乱加
盐和钙粉这些必须要有,但别被忽悠买高价货。自己配的话每吨饲料加5斤盐、3斤钙粉足够。市面那些"母牛专用营养包",拆开就是普通微量元素,价格却能翻五倍!
原料采购五大暗雷
新手最容易在这几个坑里栽跟头,去年光我们乡就发生了二十多起:
河南赵大姐去年买麦麸上过当,喂了十天牛集体掉膘。后来一检测,所谓的"一级麦麸"掺了四成面粉厂边角料。
自配料VS商品料:算完账吓一跳
新手最纠结的问题来了,咱们用数据说话:
对比项 | 自配料 | 商品料 |
---|---|---|
日均成本 | 6.3元 | 10.8元 |
日均增重 | 1.05斤 | 1.25斤 |
受胎率 | 81% | 84% |
疾病率 | 15% | 7% |
看着商品料数据好看?实际算经济账就反转!按养15头母牛算:
明眼人都能看出自配料净赚1.8万!不过自配料要成功,必须做好三点:严把原料质量关、电子秤精确到克、每季度驱虫一次。
季节配方调整:老把式的看家本领
养牛十年的老师傅都懂,饲料配方得跟着节气变:
春天青黄不接时得加救命料,每头牛每天1斤胡萝卜渣补维生素。去年河北邢台有养殖户没调整,30%的母牛出现消化问题。夏天要把玉米面减到15%,每天加3斤西瓜皮防中暑。去年山东有个牛场没换配方,热死23头母牛,直接赔了十八万!
二十年老兽医的真心话
干了半辈子养殖,最想告诉新手的是——别迷信高价饲料!关键要因地制宜:山区养殖多用野生的橡子粉替代10%玉米面,沿海地区每周加半斤海带渣补碘,中原地区收购榨油坊的菜籽饼。我们村后山的养牛户现在专摘构树叶喂牛,这东西粗蛋白含量19%,关键漫山遍野免费薅。去年对比实验,喂构树叶的母牛日均多产1.8斤奶。
说句得罪同行的大实话:那些卖高端饲料的十个有九个在忽悠人。记住喽,母牛饲料的终极奥义就是——吃饱不浪费,吃好不生灾!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