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料肉比总是比同行好看?可能是算法错了
新手常误将采购的整批饲料计入料肉比公式。比如王场主采购80吨鸭饲料,实际被鸭群吃掉的只有73吨(7吨因受潮板结被废弃)。若错误使用80吨计算,料肉比显示2.4,而真实数据应为(80-7)÷出栏总重=2.6。
这0.2的差值会误导多少决策?
以万羽鸭场为例:
饲料浪费藏在哪些环节?用数据定位损耗黑洞
问:怎么证明饲料没被动物吃到肚子里?
答:通过这三类痕迹可追溯:
仓储监控证据链
饲喂现场铁证
粪便成分检测
未消化的完整饲料颗粒超3%,说明存在过度投喂
实测对比(蛋鸡场案例):
监测项 | 表面数据 | 真实数据 | 差值影响 |
---|---|---|---|
月耗料量 | 58吨 | 53吨 | -5吨 |
料蛋比 | 2.3 | 2.5 | +0.2 |
单斤蛋成本 | 3.8元 | 4.2元 | **+0.4元** |
三步建立真实料肉比计算体系
问:具体怎么操作?需要买专业设备吗?
答:用现有工具就能启动:
改造饲料领用单
每日三查制度
动态修正公式
真实料肉比=(领用量 - 当日损耗)÷增重量
某猪场实施后发现的真相:
个人观点:
走访37家养殖场后发现,敢用(采购量-损耗量)算料肉比的场子,往往会在半年内出现两个变化:一是饲料袋不再随意堆放在潮湿角落,二是开始用铲子回收走道饲料。有个反常识的规律——当你的料肉比数值"变难看"时,才是真正控制成本的开始。去年指导的鸭场案例证明,主动把料肉比从2.4修正到2.6后,反而通过调整饲喂节奏,在8个月内实现吨均饲料成本下降210元。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