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没?同样的浓缩料,为啥老王家母猪一窝能生14头,你家才出10头?去年在河南养猪交流会上,有个养殖户掏出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喂料温度、搅拌手法,甚至精确到喂料时母猪的站位!今天咱们就唠唠这浓缩料里的大学问,保准让你少走三年弯路...
记住啊,浓缩料就像辣椒面——放多了烧心,放少了没味!去年山东临沂有个新手养殖户,把浓缩料比例提到20%,结果母猪集体便秘,光通便药就花了五千多。正确的配比得这么算:
✅ 公式:浓缩料占比 = (目标日增重 × 0.15) ÷ 浓缩料粗蛋白含量
举个实在例子:
看看这个对比表更直观:
错误做法 | 正确操作 | 效益差 |
---|---|---|
全天自由采食 | 每日4顿定时定量 | 省料220克/天 |
冷水直接拌料 | 38℃温水化开 | 消化率+18% |
单一喂浓缩料 | 搭配青饲料30% | 产仔数+2头 |
跟你们说个真事:河北保定的张大哥,按这个方法调整后,20头母猪多赚了四万八!
1️⃣ 怀孕前30天(胚胎安家期)
这时候得精细得像绣花:
2️⃣ 31-85天(胎儿长骨架)
这时候要下猛料:
3️⃣ 临产前30天(冲刺阶段)
这时候得玩点花活:
血泪教训换来的经验,你可收好了:
⚠️ 天坑一:迷信进口料
看组对比数据就明白:
指标 | 国产A料 | 进口B料 | 胜出方 |
---|---|---|---|
蛋白/元 | 36%/5.6 | 38%/8.2 | 国产 |
钙磷比 | 1.4:1 | 1.6:1 | 国产 |
维生素留存率 | 89% | 92% | 进口 |
⚠️ 天坑二:忽视水温
去年山西大同的惨案:用12℃深井水拌料,7头母猪流产!记住:
⚠️ 天坑三:乱改喂料时间
做过对比实验:
上个月刚处理过广西养殖户的紧急情况——母猪突然不吃浓缩料,试试这三招:
⛑️ 急救第一式:料里掺1%红糖+0.5%食盐
⛑️ 急救第二式:改用酸奶拌料(每吨加15公斤)
⛑️ 杀手锏:料槽旁挂0.9%生理盐水瓶
要是还不管用,立刻换成青饲料过渡三天。记住!突然换料会导致日均增重掉200克,这可是实打实的损失
跟省畜牧站的师兄喝酒时套出个机密:现在新规要求浓缩料必须标注植酸酶活性(≥500U/kg)。懂行的都知道,这玩意能多释放12%的磷,相当于每吨料白捡240块!最近在试验把浓缩料和膨化大豆按1:4混喂,发现母猪背膘稳定在19-21mm黄金区间。要我说啊,养母猪就像炒菜,火候佐料差一点,味道就天差地别,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