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冬季如何加强对猪的饲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冬季如何养好猪,给点建议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冬季猪舍适宜温度我国的冬季温度一般都是比较低的,舍外温度降低,舍内的温度自然也会下降。低温环境对猪群的生长是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会降低猪的各项生理机能,对仔猪的影响还会更大,出现拉稀等不良现象,成活率下降。在冬季适宜猪生长的温度在15-22度左右,温度最低不可低于8度。温度下降的话,猪需要更多的饲料来维持自身的体温,这样的话便会降低饲料转化了,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冬季猪舍管理要点防贼风
2、贼风是导致冬季猪舍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贼风入侵会导致猪只产生各种应激反应,出现伤风、肺炎等疾病。因此在冬季一定要保证猪舍四周墙面紧密不透风,对猪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维修工作。避免门窗缝隙、通风口、洞口等导致贼风进入猪舍。尤其是对于使用年限就的老猪舍来说,一定要进行彻底的检查维修。在墙外可堆积一些作物秸秆,堆砌泥土墙等,冬季猪舍的通风口最低要保持在一米以上,避免通风时直接吹到猪只上。
3、增强光照冬天的自然光照时间是比较短的,不过经过专业的研究数据表明,在冬季合理的增强光照强度能够有效的提高猪的繁殖能力。每天可增重1/10左右,还能够有效的降低仔猪发病率。因此要注意提高猪舍内的采光率,在提高采光率时我们要注意整个猪群对光线的要求。最好是能够设立一个采光区,在注射的顶部及南墙等保留一个采光口,可在冬季用于采光。而且在阳光好的晴天下午,可让猪群适当在户外活动,让其接受阳光光照。
4、控制湿度猪是适合生长在干燥的环境中的,冬季猪舍要注意保持一个湿度较低的干燥环境。空气湿度越高的话,那么猪舍温度就会越低,猪体内的热量流失也会更快,对猪的生长是非常不利的,极易导致猪只死亡。而且湿度过高的话是非常有利于病原体的繁衍的,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例如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因此我们在冬季要通过管理猪只的进食休息、清扫粪便、定期更换垫草等方法来调控猪舍湿度。如果湿度过大的话,那么可在猪舍内泼洒一些石灰、草木灰来降低湿度。
5、公猪精液质量不合格公猪精液质量直接影响到受胎率,公猪精液质量较差,要想提高母猪受胎率基本是不可能的,在配种前需要对其公猪进行检查,确保精液质量合格。另外在高温天气对于公猪活力影响较大,所以在夏季配种时要做好猪舍的降温防暑工作,同时在饮水中添加抗应激药物,以免高温对公猪造成热应激反应,确保精液质量合格,降低返情率。
6、进行配种的人员经验不丰富,查孕不准,错过最佳的授精时间,导致母猪受孕失败,造成母猪返情。一般而言,断奶母猪出现发情时间越早,发情持续时间越长,它的排卵时间就越迟,反之断奶母猪出现发情时间越迟,它的发情持续时间越短,排卵越早。所以一定要做好查情工作,对于断奶一周内母猪发情时,延迟12小时输精为好,而断奶一周以上的母猪发情,可以立即输精。
出生仔猪最危险的时期是出生后头三天,约有60-80%哺乳仔猪死亡发生在这关键的三天里。冬季做好防寒保暖、防止挤压、预防腹泻、提高免疫力对提高成活率尤其关键。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冬季仔猪的饲养管理,一起来看看。
接产时,接产人员的手臂应洗净,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仔猪产出后应用清洁干布擦干口、鼻、全身的粘液(一头母猪一块布),增强新生仔猪的活力,有的仔猪产出时呈假死状态,应急救之。如人工呼吸(将仔猪四肢朝上,两手分别伸屈两前肢和两后肢,促其呼吸)或在仔猪长鼻部涂酒精刺激呼吸。母猪产仔结束后,要用2%的来苏儿或0.1%的高锰酸钾水擦洗母猪阴户和乳房,肌注消炎针以免发生阴道炎,子宫炎和乳房炎。
仔猪出生10-15分钟内,在4-6cm处用大拇指将脐带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用浸泡碘酒的线结扎后,用消毒剪刀剪短,并用2%碘酒涂抹断端。此项工作在许多猪场会由于较为麻烦而单纯用扯断脐带来代替,未进行结扎,考虑到链球菌病在许多场都存在,进行结扎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开放的脐带断端会成为链球菌侵入猪体的有效门户,许多猪场仔猪发生关节炎和脓肿与此有密切联系。
仔猪初生时有8颗犬牙,由于无任何用处,还经常伤害母猪乳房,因此应剪掉。用一把快剪刀在牙的中部一颗颗剪去,断面要平滑整齐,并用2%碘酒涂抹断端,以减少细菌的感染。剪齿时严防动作过快,伤及齿龈。
方法 1:用专用断尾钳在仔猪出生后第二天在补铁的同时直接在离尾根3-5cm处断掉,然后用碘酒在断尾处消毒。方法2:在初生时先用止血钳用力钳住尾巴,后用剪刀在止血钳外方离尾根3-5cm处切断尾部,后用碘酒在断尾处消毒。
母猪分娩后头三天内分泌的乳汁为初乳。初乳含丰富的干物质、蛋白质、维生素、酸性大且含有镁盐及抗体。仔猪吃足初乳,将使仔猪在获取丰富营养的同时获得被动免疫,并能帮助胎粪排出和刺激帮助消化,而且初乳的好坏还将直接影响到仔猪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因此吃足初乳也是养好猪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为仔猪肠道吸收抗体的水平随出生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所以仔猪出生后6小时内必须全部吃到初乳,并固定乳头。具体方法如下:仔猪出生后将其放入保温箱,过半小时左右将仔猪放在躺卧的母猪身边,让仔猪自寻乳头。待大多数仔猪找到乳头后,对个别弱小或强壮的仔猪再进行调整;将弱小的仔猪放在前边乳汁多的乳头上,强壮的仔猪放在后面乳头上,经过2-3天的人工辅助固定乳头,仔猪就会自寻固定乳头吃乳,从而使全群仔猪均匀、健壮、活泼。特别强调吃足初乳后应将仔猪放入保温箱,以后每隔1小时放出吃初奶一次。
初生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行动不灵活,所以容易受凉或被压而死亡。温度低对仔猪的直接危害是冻死,寒冷又是压死、饿死和下痢的诱因。要为仔猪创造温暖的居住环境,如果使整个产房升温,一则母猪不适应(母猪的最适的环境温度是18℃左右),影响母猪泌乳;二则要浪费能源,不经济。可采用自制仔猪保温箱,提高保温箱局部环境温度(见表1)。
A、电热板保温:在保温箱放置节能电热板,根据仔猪对温度的要求来调节电热板的温度,保温效果好。
B、红外线取暖:在仔猪保温箱或仔猪补料栏内装设远红外线保温灯,一般用150-250瓦灯泡。将灯泡吊在仔猪躺卧处,通过调节与地面的高度来控制温度。
C、厚垫草保温:在保温箱铺上干燥的垫板或麻袋,然后再垫厚草,一般厚度应在10厘米以上,并在补料间的上方用麻袋覆盖,既保温又透气,但要勤换垫草以保持干燥。
D、火坑取暖:在相邻乳猪保育间合建一个火坑,中间隔墙为火,向两侧地下挖一个25厘米宽的烟道,上面铺砖,砖上抹草泥,该法成本低,在北方寒冷地区效果较好。
商品猪场一般都在哺乳期间10-15日龄进行去势,实践证明:7日龄去势造成的应激比10-15日龄去势来的小。去势时要彻底,切口不宜太大,术后5%碘酊消毒。
仔猪吃过初乳后适当寄养调整,尽量使仔猪数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相等,防止未使用的乳头萎缩,从而影响下一胎的泌乳性能。寄养时,仔猪间日龄相差不超过3天,把大的仔猪寄出去,寄出时用寄母的奶汁擦抹待寄仔猪的全身。
初生仔猪普遍存在缺铁性贫血,铁是造血和防止营养性贫血必需的元素,又是细胞色素酶类和多种氧化酶的成分。仔猪体内铁的贮量仅够维持6-7天,如不补充铁,一般在10日龄左右就会出现因缺铁而导致的食欲减退、被毛粗乱、皮肤苍白和生长停滞等现象。 仔猪出生后2-3天必须补铁。一般肌注右旋糖苷铁或葡聚糖铁1-2毫升(每毫升含铁50-100mg)。在15日龄左右时再肌注一次。
缺硒时,仔猪往往会发生下痢、白肌病等。病猪多是营养中上等或生长较快的仔猪,病猪体温偏低,叫声嘶哑,行走摇摆,严重者后肢瘫痪。一般在仔猪出生后3-5天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0.5毫升,断奶前后再注射1毫升。
母猪泌乳高峰在产后3周左右,3周以后泌乳逐渐减少,而乳猪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为了保证3周龄后仔猪能大量采食饲料以满足快速生长所需的营养,必须给仔猪尽早开食补料。6-7日龄的仔猪开始长臼齿,牙床发痒,常离开母猪单独行动,特别喜欢啃咬垫草、木屑等硬物,并有模仿母猪的行为,此时开始补料效果较好。在仔猪出生后7-10日龄开始用代乳料进行补料,补料的目的在于训练仔猪认料,锻炼仔猪咀嚼和消化能力,并促进胃酸的分泌,避免仔猪啃食异物,防止下痢。训练采取强制的办法:(1)每天3-4次将仔猪关进补料栏,限制吃奶,强制吃饲料,这样3-5天后就会慢慢学会采食;(2)将代乳料调成糊状,抹到猪的嘴里。同时要装设自动饮水器,让仔猪自由饮用清洁水。因为母乳中含脂肪量高,仔猪会喝脏水或尿液,引起仔猪下痢。此期,仍然很有必要定期检查饮水器是否堵塞以及出水量是否减少等。
主要有管理(如通风不良、温差大、卫生差、湿度过大)、疾病(如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主要是球虫性))等因素。初生仔猪抗病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完善,容易患病死亡,对仔猪危害最大的是腹泻病,最常见的细菌性腹泻有仔猪黄白痢,最常见的病毒性腹泻有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寄生虫病腹泻有球虫病。同时注意预防脂肪性腹泻:由于母猪过于肥胖或饮水不足(冬季饮水如果过冷,母猪饮水量减少),乳脂率过高,初生仔猪难以消化吸收,尤其吃过浓乳汁常感口渴,如饮水不足或饮污染水、尿液等导致腹泻。
除加强以上饲养管理外,还要求保持圈舍的卫生、清洁、干燥,剩余饲料、垫草、粪便及时清除,同时加强环境消毒,至少每周消毒一次;注意空气的流通,空气流通能及时排出有害气体,防止呼吸系统及其它疫病的发生,通风时应避免冷风直吹猪体,换气口设在舍内较高对称位置,形成空气对流,根据天气情况调整通风量。并做好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及保健等。
仔猪保健的时机应在仔猪最需要的几个关键阶段,而不是固定的3日龄、7日龄和21日龄。如在仔猪剪牙断尾、阉割的时候,应激大且留下的伤口也加大了感染的风险;断奶、转群的时候仔猪面临营养、环境、心理等巨大应激,也是极易感染副猪等细菌性疾病的高危期。 在这些关键阶段给仔猪肌注速倍治是非常有必要的,效果也是非常显性的。
1、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光照时间短,十分不利于怀孕母猪的生长以及胚胎的发育,因此冬季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要格外注意,下面五点工作必须要做好。
2、怀孕母猪最好单圈饲养,冬季母猪舍的温度最好保持在16?22,相对湿度维持在70?80%,垫料要干燥,勤清粪尿,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从而降低母猪因环境问题而患病的几率。
3、体况较差的经产母猪,配种前20天和配种后10天加喂精料,待其体况良好后,按饲养标准喂养,怀孕80天后加喂精料,提高营养水平。
4、配种前体况良好的经产母猪,怀孕前期多喂青粗饲料,后期喂精料。
5、初产母猪和哺乳期间配种的母猪,怀孕初期要以青粗饲料为主,并逐步增加精料比例,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
6、严禁饲喂霉变、冰冻、带毒和强刺激性饲料,防止造成母猪流产,切记不要频繁更换饲料,还要保证让母猪饮到清洁的饮水。
7、母猪怀孕前期,要吃好、睡好、少运动,中期适当多运动,后期减少运动量,临产前1周停止活动;雨雪天最好不要运动;运动时不要鞭打、快速驱赶母猪;防止猪群过于拥挤。
8、母猪产前3?5天,准备好分娩用具,将其赶入产房;产房内温度要保持22?23,湿度要保持65?75%;产前3?5天要减料,逐渐减到怀孕期饲养水平的1/2或1/3,停止喂青绿多汁饲料。
1.及时整修猪舍。寒冷天气到来之前,应对猪舍进行全面检查,及时修缮坏、危、漏舍,挂上草帘,舍内铺上草垫,以增强保暖效果。
2.应用塑料暖棚。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应用塑料暖棚,可有效提高舍内温度,加快生长发育,缩短饲养周期。
3.饲喂高能饲料。冬天的饲料配方应在保持蛋白水平不减的情况下,增加能量饲料10%~30%,可采用玉米、稻谷等含能量较高的原料;必要时可在日粮中添加2%~3%的动植物油脂。
4.增加饲养密度。冬季要使每头猪占地0.6平方米左右,让猪睡觉时一只挨一只,以便互相利用体温取暖。
5.喂生食、饮热水。应用生食喂猪,可用干粉料,也可用热水拌料,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并要即拌即喂,然后供应充足清洁热水,供猪自由饮用。
6.降低舍内湿度。定时驱赶猪群到舍外排便,养成定点排便的习惯;勤打扫猪舍,勤换垫草,保持猪舍温暖舒适。
7.增喂夜食。冬天在夜间1点左右,加喂一顿夜食,可保证猪足够的营养,日增重可提高20%以上,饲养期缩短15~20天。
8.控制母猪产仔。没有供暖产房的猪场,应安排母猪在春秋两季产仔,尽量避开冬季产仔。
在本文中我们对"冬季如何加强对猪的饲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希望这些内容对您有所启发。如果您还有其他关于该主题的问题,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