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水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猪的问题,以及和猪水肿的症状和治疗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病多突然发病,病初表现轻度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步态不稳、体温一般不升高,偶有个别猪只体温上升;随之可见头面部及眼睑水肿,并出现神经症状,大多行走不稳,摇摆盲目转圈,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二后肢直立,有的卧地不起,四肢划动,似游泳状,口吐白沫,用手触摸猪体,反应敏感,兴奋不安,叫声嘶哑,表现惊厥。本病进程很快,一般均在48小时以内死亡或恢复,大猪病程较长,常可延至5-7天或更长一些时日。致死率达90。解剖可见猪体各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尤以胃壁水肿最为严重。切开胃壁可见增厚和胶冻状,并流出清亮或茶色液体,结肠系膜呈胶冻样水肿,全身淋巴结水肿、充血和出血。心包和胸腹腔有较多积液,暴露空气则凝成胶冻状。
防治:药物治疗的早期效果较好,后期一般无效。因本病的发生与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息息相关,预防本病必须对哺乳仔猪适时补料,以提高其消化吸收能力,切忌突然断乳和更换饲料,饲料营养要全面,饲料中的蛋白质不能过高,断乳后的仔猪切忌饲喂过饱。在缺硒地区,应注意添加硒和维生素E。猪舍保持清洁干燥,定期冲洗消毒,这样才可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1、在仔猪断乳前1周和断乳后2周,肌肉注射组织胺球蛋白2ml,每周1次,或在断乳前1周和断乳后3周,每天内服磺胺二甲基嘧啶1.5g,也可在发病季节用磺胺、大蒜等药物进行预防。也可饲料中加入戒料香提高免疫力,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
2、使用盐类泻剂(硫酸镁)15-25g内服;暂时在不同时间内控制或急剧减少饲料喂量,在断奶时把饲料喂量减少到每头仔猪每天0.5kg,并在1周左右以后慢慢增加到足量,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预防方法。
治疗可采用中西结合和对症治疗法,以抗过敏、消除水肿和抑制肠道致病菌协同进行,而且应及早诊断和治疗。磺胺嘧啶钠、6-甲氧磺胺嘧啶、恩诺沙星、氯霉素、硫酸卡那霉素对本病均有治疗作用,治疗时应配合亚硒酸钠―VE效果较好,同时根据病情适当配合使用地塞米松可获得满意效果。此外对病猪还可应用盐类缓泻剂通便,以减少毒物的吸收,对治疗可起到积极作用。
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致死性肠毒血症。_临床症状:突然发病,绝食,头部、颈部、眼睑水肿,严重的可引起全身水肿,指压水肿部位有压痕。发病初期有神经症状,表现兴奋、转圈、痉挛、惊厥、运动失调、粪尿减少,有的下痢,体温不高或偏低,皮肤或可视粘膜苍白,腹围增大。_病理变化:主要为水肿,切开水肿部位,常有大量透明或微黄色液体流出,胃大弯部水肿明显,大肠或其肠系膜高度水肿,呈白色胶冻样,有出血点,肝表面有灰白色斑点,斑点边缘不整齐,体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胸腔和腹腔积液,心脏有点状出血,呈大理石状,脊髓、大脑皮层及脑干部也有非炎性水肿。_
让水肿病危害猪的健康,一旦病情严重,损失严重,所以使用者要及早发现疾病,然后进行治疗。仔猪水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与特定血清型引起的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 该病的发生也与外界应激因素有关,主要是早期断奶,其次是饲料、饲养方式或饲养环境的突然变化,长期饲喂高蛋白饲料或饲料简单和防疫、阉割等应激因素都能促进该病的发生。1996年2月初至3月底,该病发病率为4.93%~ 16.8%,病死率为85.71%~ 100%。断奶后7~ 15天(28天)发病频繁,哺乳仔猪极少发病,感染猪多为强壮、发育良好。
仔猪水肿病常突然发生,精神抑郁病早期表现,寒战,有时呕吐,体温39℃~ 40℃,急性死亡之间腹胀,惊厥持续时间较长,头向后或扭头侧,眼睑和面部水肿,少吃或不吃,四肢运动协调,盲目行走或绕圈,后肢麻痹,最后出现间歇性惊厥、呼吸困难,死亡。病程数小时或1- 4天,最多可达一周左右。尸检死猪,见症状,高度喉部水肿,心包及胸腔积液较多,心内膜有斑点,腹腔内有大量腹水,边缘标本明胶,长肠管内浓缩充满气体,严重的肝、脾表面伪膜出现,肠系膜淋巴结呈索状肿胀,乳头状水肿,胃内充满内容物,胃大曲度及贲门黏膜水肿,切口后水肿面肌粘膜间呈胶状,眼底黏膜脱落,弥漫性出血,高水肿,十二指肠充血,结肠肠系膜水肿。
断奶仔猪的消化功能往往不发达,消化酶活性低,只分泌少量胃酸,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从而导致致病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开始繁殖,并分泌大量毒素,容易被肠道吸收。蛋白质摄入量,早期断奶仔猪,由于没有发育和改善消化功能,不能很好的消化植物蛋白的摄入,如果饲料蛋白摄入过多,会使肠道腐败,损害消化器官,消化酶活性降低,肠道吸收功能减弱,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可使肠道内的菌群被破坏,使其发生紊乱而有利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增殖,产生大量毒素,在肠道被吸收后发病。
应激反应:气候突然改变/管理不善/繁育条件改变/疫苗接种/长途跋涉/冷热刺激/更换仔猪饲料等都容易造成应激,这是因为身体的刺激,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更多的促进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这可能导致血液中皮质酮水平明显升高,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进而导致机体应激,使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系统功能减弱,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减弱,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引起正常肠道菌群紊乱,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和发病具有抑制作用。
1、疾病因素:猪大肠杆菌、蓝耳、伪狂犬、猪圆环都可引起病理性的小猪眼睛水肿。庆大霉素5~10IU、速尿2毫升,肌肉注射,2次/天,连用2~3天。
2、饲养管理不善:猪舍卫生差,导致病原滋生和繁殖,通风保暖工作不到位,仔猪收寒冷应激而抵抗力降低。饲喂饲料不合理或突然更换饲料造成断奶应激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健康的猪群可以适当控料,饲料里添加恩诺沙星或安普霉素进行预防。
3、对于育肥猪而言,不管是公猪还是母猪,都是需要进行去势的,也就是进行阉割,在育肥猪去势后,它的性发育会停止,这样更方便管理,而且饲料的转化率极高,生长速度更快,猪肉的品种也会更高,没有那种腥臊味。所以凡是作为育肥的猪,在进行育肥前都是要进行去势的。
4、注意饲喂环境。育肥过程中要保证猪舍干净卫生,做好消毒工作,保证通风良好,注意温度温度,一般最佳育肥温度是15-21度之间。在夏季高温育肥时适当较慢,冬季气温较低也会影响到育肥速度,如果温度低于5度,育肥猪增重速度将暴跌五成以上。所以育肥大多选择春秋季,这时的气候适宜,育肥猪也能生长的更快。
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猪水肿病
本病是小猪的一种大肠杆菌肠毒血症,其特征为突然发病,共济失调,局部或全身麻痹,胃壁和其他某些部位发生水肿,常发生于断奶仔猪尤其是体况健壮的仔猪,小至数日龄、大至4月龄也偶有发生,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神经疾病。
多发生在断奶后1周至2月龄大,体况健壮、生长快的仔猪多发。开始时仔猪出现腹泻或便秘,1~2天后病程突然加快或死亡。病猪四肢无力,共济失调,转圈,肌肉震颤,后期侧卧不起,不时抽搐,四肢做游泳状划动,触动时表现敏感,有角弓反射并作嘶哑的鸣叫。水肿是本病的特征症状,常见于脸部、眼睑、结膜、齿龈,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的皮下。病程一般为1~2天,剖检主要病变为水肿。胃壁水肿常见于大弯部和贲门部,黏膜层和肌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样水肿,严重的厚达2~3厘米。大肠系膜的水肿也常见,有些病猪直肠周围也有水肿。胆囊和喉头也常有水肿。小肠黏膜有弥漫性出血变化。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有水肿和充血、出血的变化。
不要从有本病地区购进种猪。仔猪断奶时应注意饲养管理,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都应循序渐进,逐步进行。在出现过本病的猪群内,应控制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保持饲料中有足够的硒和维生素E。对断乳仔猪,在饲料内添加适宜的抗菌药物,如新霉素、土霉素等,按每千克体重5~20毫升添加。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较大剂量的锌,按每千克饲料中添加50毫克锌,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对病猪尚无可靠的治疗方法,可采取抗菌药物如青霉素与维生素C、中药针剂“夏天无”肌肉注射,连用1周,配合加强对病猪的护理,定时喂给水和湿饲料,有一定疗效;严重发病场可考虑制备自家苗。有证据表明本病同遗传易感性有关,通过育种工作进行筛选是预防本病的方法之一。
感谢您阅读关于"水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猪"的内容。希望我们整理的资料能满足您的需求。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精彩的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