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听说过老王家那档子事儿没?去年他存的20吨青贮饲料全霉了,5头奶牛中毒住院,这事儿在咱养殖圈都传疯了。今天咱就唠唠这个要命的保存技术,保准让你听完直拍大腿——原来诀窍在这儿等着呢!
先说说我去年踩的坑。那时候觉得青贮保存不就是压实封口嘛,结果雨季一来塑料布渗水,半个月就长满白毛。后来请教老把式才知道,密封层必须做30厘米厚的土层覆盖,还得做成中间高两边低的馒头状。这里给大家列个常见错误对照表:
错误操作 | 正确做法 | 后果对比 |
---|---|---|
单层塑料布密封 | 双层塑料+阻隔膜 | 霉变率从80%降到12% |
秸秆切5厘米长 | 严格控制在2厘米以内 | 压实度提升40% |
现收现贮 | 晾晒至65%含水量 | 发酵成功率翻倍 |
(突然拍脑门)对了!去年邻村老张用装过农药的袋子存饲料,牲口吃完直接蹬腿儿。所以说容器清洁度这事儿,真得拿显微镜盯着!
第一步选料时机可太关键了!玉米秸秆得在蜡熟期收割,这时候淀粉含量最高。教你个土法子——剥开玉米苞叶,看见籽粒出现明暗分界线就赶紧动手。去年我按这个标准收割,饲料粗蛋白含量比往年高了1.8倍!
第二步水分控制是个技术活。65%含水量怎么判断?抓把切碎的秸秆使劲攥,指缝见水但不滴落就对了。记得要在阴凉处晾够6小时,千万别图快晒大太阳底下,这事儿急不得!
最近南方梅雨愁坏不少人吧?说说我的绝招:先铺0.08mm厚的阻隔膜,再盖优质塑料布,最后压30厘米夯土层。注意!塑料布要留出50厘米富余量,不然热胀冷缩准开裂。去年试了这个法子,暴雨季30天开窖检查,饲料绿得跟新鲜似的!
偷偷告诉你个新发现:用玉米面代替传统发酵剂,每吨加5公斤,乳酸菌含量直接飙升3倍。这可是农科院最新研究成果,一般人我都不告诉他!
"饲料已经发霉还能救吗?"上周刚帮老李处理过这种情况。上层霉变的话,先把霉变层彻底清除,剩下的饲料按1:100比例拌入食用碱。但要是整窖都长绿毛,赶紧联系环保部门做无害化处理,这事儿可不敢逞能!
"存料过程中要不要翻动?"千万别!每开窖一次,好氧菌就狂欢一次。建议做多个50立方的小窖,用完一个再开下一个。我现在分六个窖存放,比之前大窖损耗少了75%!
青贮保存这事儿,说白了就是跟微生物抢时间。把厌氧环境、合适酸度、精准水分这三个命门把住了,保管你的饲料能存三年不带坏的。下次开窖要是还出问题,你顺着网线来找我算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