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别说,这养犊牛就跟带娃似的,稍不留神就给你整幺蛾子。隔壁村老王家去年养了十头犊牛,三个月平均增重200斤,饲料钱还比咱少花三成。今儿咱就唠唠这其中的门道,特别是新手最容易踩的三大坑!
🚨【救命初乳喂不对,养牛注定要遭罪】
刚落地的小牛犊啊,就跟早产儿似的娇气。表叔家去年五头犊牛,就因没抓好出生后黄金72小时,最后只活下来两头。这三个时间点必须掐表算:
❶ 出生30分钟内必须喝到初乳(超过1小时吸收率直降50%)
❷ 初乳温度控制在38℃(手背试温不烫不凉)
❸ 首日总量要喝够体重的10%(比如30斤的犊牛得喝3斤)
(突然拍大腿)对了!有兄弟问:"我家犊牛老拉稀咋整?"十有八九是奶温没控准。去年我特地去畜牧站买了专业温度计,才发现自以为的"温奶"实际差了5℃,难怪小牛总闹肚子!
💰【饲料转换玩套路,增重省钱两不误】
从喝奶到吃草料的过渡期,就跟给娃断奶一样考验技术。我琢磨出个"温水煮青蛙"法:
🔸 第7天开始往奶里撒精料粉(用量别超5%)
🔸 第15天换浅口食槽,放点胡萝卜丝当诱饵
🔸 第25天正式掺入青贮料(比例控制在20%)
(掏出皱巴巴的笔记本)这是我去年试验的对比数据:
喂养方式 | 日均增重 | 饲料成本 | 腹泻率 |
---|---|---|---|
传统喂法 | 0.6kg | 12元/天 | 35% |
阶梯喂法 | 1.1kg | 9元/天 | 8% |
🛠️【牛舍暗藏小心机,省心省力少跑腿】
去年参观现代化牛场才开窍,人家犊牛栏地面自带3%坡度!回家把牛棚改造后,犊牛皮炎发病率直降六成。普通养殖户可以这么整:
✅ 垫料用锯末+稻壳混合(比纯稻草吸水强3倍)
✅ 每栏养4-6头(太多容易互舔传播病菌)
✅ 每平米养0.8头(密度大了影响采食)
说个真事儿:前村李婶图省事,把犊牛栏建在风口,结果一冬天病倒三头。现在我家牛舍挂三个温度计,东北角、中间、西南角各一个,确保温差不超过3℃!
💉【疫苗这事别头铁,该花的钱不能省】
镇上老周家去年贪便宜买走私疫苗,结果碰上犊牛痢疾直接团灭。这几个时间点必须死磕:
🕒 出生当天:灌服止痢膏(别整什么大蒜水偏方)
🕒 7日龄:注射牛病毒性腹泻疫苗
🕒 21日龄:口蹄疫多价苗(政府免费发的就挺好)
(突然提高嗓门)重点提醒!有些疫苗孕牛禁用,去年邻村有人给怀孕母牛乱打疫苗,直接导致流产,这教训血淋淋的!
🌟【省钱诀窍有门道,这三招请收好】
总有老铁问:"饲料成本能省点不?"我的实战经验是:
❶ 青贮饲料自己发酵(玉米杆+EM菌,成本省六成)
❷ 精料买原料自配(比成品料每吨省500块)
❸ 饮水槽加益生菌(提高饲料转化率12%)
但!疫苗钱、消毒钱、保温钱这三样,宁可少吃顿排骨也不能省。去年冬天心疼电费没开保温灯,结果治感冒花的钱够交五年电费!
养犊牛这事儿,就跟带孩子差不多,该精细的时候得精细,该放手的时候得放手。照着这些门道坚持半年,要是你家犊牛还不见长,随时欢迎来我家牛圈实地考察!就怕到时候你看着我家那群"小胖墩",眼馋得不想走咯~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