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养殖新手都在问:"饲料里加木聚糖酶到底有什么用?加多少才不会亏本?" 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个事儿。说实在的,我第一次接触这玩意儿的时候,看着包装袋上写的"10000U/g"、"建议添加量0.01%"这些专业术语,脑袋瓜子嗡嗡的——这不就跟玩烘焙看配方表似的,生怕多加一克就搞砸整锅饲料?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个"拆墙专家"。饲料里那些小麦、玉米啥的,细胞壁里藏着一堆木聚糖,就跟给营养上了把锁似的。木聚糖酶就是专门拆这把锁的,拆得越彻底,动物能吸收的营养就越多。就像咱们吃核桃要敲壳,这酶就是帮动物省了敲壳的力气。
现在问题来了:为啥不同厂家的推荐用量差这么多? 我查了二十多份资料发现,光浓缩饲料的添加量就有三种说法:
第一看酶活力单位。拿最常见的10000U/g来说,陕西某厂家建议每吨饲料加100-300g,换算下来实际用量是1-3万单位/吨饲料。而广东某厂家的0.5-1.5kg/吨建议,可能用的是低酶活产品(比如5000U/g)。
第二看饲料类型。浓缩料和预混料得按比例加量,比如:
第三看动物种类。牛羊这类反刍动物用量最大(500-1000g/吨精料),猪鸡次之(300-500g),水产类用量最小(100-200g)。就跟人吃健胃消食片似的,消化系统越复杂的动物,需要的外援越多。
去年有个养鸡场老板跟我吐槽:"照着说明书加了200克,结果鸡粪里还能看见整粒玉米!"后来才发现他买的酶活只有5000U/g,按10000U/g的标准加量当然不够用。这里划重点:
问:加多了会不会中毒?
还真有养殖户试过给肉鸡加到3倍量,结果鸡群拉稀半个月。木聚糖酶本身无毒,但过量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就跟人吃多了泻药一个道理。安全范围控制在推荐量的±20%最稳妥。
问:便宜的和贵的差在哪?
主要看耐温性和作用效率。便宜的常温下效果好,但一进制粒机就报废;贵的那种85℃还能保持80%活性,算下来每吨饲料成本反而更低。
问:怎么看效果好不好?
最直观的三指标:
说到底,用好木聚糖酶就跟炒菜放盐似的——得看食材分量、食客口味、还要考虑其他调料的影响。新手记住这个口诀:"酶活单位先搞清,饲料类型乘倍数,动物种类分轻重,高温环境选特供。"照着这个思路来,保准你少走三年弯路!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