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养殖圈听到个怪现象:饲料价格涨得比猪肉还快,养殖户辛辛苦苦养半年,到头来一算账竟然亏本!可青岛这家康大饲料公司,硬是把饲料成本压到每吨比同行低55元,年省1.5亿开支。他们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家企业的经营门道。
养殖户最怕什么?饲料涨价、病害风险、销路不稳。康大直接玩起了**"全产业链掌控"**:
这就好比开餐馆的自己种菜养猪,去年光出口兔肉就赚了1.2亿美元。养殖户老张算过账:"用康大模式,每只兔多赚8块,我的养殖场年增收12万!"
听说十四运运动员吃的鸡蛋,每批都要过三道安检?康大的质检标准堪称变态:
更绝的是**"五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种源、饲料、防疫、技术、回收。去年因此减少养殖损耗12%,相当于帮农户多赚8000万。质检员老王透露:"上月抽检发现某批次鸡蛋沙门氏菌超标0.001%,当场整批销毁,损失32万眼睛都没眨!"
别以为饲料厂就是拌玉米粉,康大在青岛砸出个国家级技术中心:
他们还有个**"微创新奖励机制"**,车间工人改进了饲料投喂角度,每月少浪费3吨原料,去年这类小改进累计省了1600万。技术总监李工说:"我们连兔粪都研发成蓝莓专用肥,去年光卖有机肥就赚了800万!"
酒香也怕巷子深,康大在渠道上玩出新花样:
更绝的是**"公司+农户"模式**,6万养殖户通过统一培训、统一回收,去年户均增收4.8万。经销商老刘感叹:"他们连抖音直播都玩得转,上月一场带货卖了50吨宠物饲料!"
以存栏10万只的蛋鸡场为例:
看着养殖户老李新买的皮卡车,我算是明白了:康大这套**"全产业链把控+科技赋能+品质死磕"**的组合拳,本质上是在帮养殖户把丢进沟里的钱捡回来。特别是他们用饲料技术创新带动整个产业链升级的玩法,简直就是给传统养殖业开了副特效药!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