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刚入行的养猪朋友,你们有没有经历过这种崩溃时刻?头天晚上守着母猪接生到凌晨,看着一窝粉嫩的小猪崽子还暗自窃喜,结果第二天早上进猪圈——有的缩在墙角打摆子,有的趴着不动弹,还有的拉稀拉到脱水!去年我表弟就吃过这亏,12头仔猪最后只活下来3头,气得他差点把猪圈改成鸡舍。今天咱就仔细讲讲,这要命的头三天到底该怎么伺候这些小祖宗。
开头先泼盆冷水:新生仔猪前72小时的死亡率占整个哺乳期的80%!特别是现在昼夜温差大,很多新手栽在保温这个环节上。上个月邻镇养殖户老张,接生完直接把小猪放水泥地上,结果第二天整窝腹泻,直接损失五千多块。所以啊,今天重点要说的就是这黄金72小时里必须死磕的七个关键动作。
先说个真实的惨痛案例。去年我们村有人用装过化肥的袋子铺产床,结果小猪集体中毒死亡。所以啊,产房准备这事真不能图省事:
这里有个细节特别容易忽略——提前24小时给母猪乳房消毒。我亲眼见过有养殖户因为没做这步,导致整窝小猪感染链球菌。具体操作就是用40℃温水兑聚维酮碘,把母猪乳房擦洗三遍。
刚出生的小猪就跟智能手机似的,体温掉得比电量还快。出生头1小时必须保证35℃环境温度,之后每天降0.5℃。这个数据是省农科院监测出来的,温度低于32℃时,腹泻发生率直接翻三倍!
这里有个实用对比表:
老一辈做法 | 科学做法 | |
---|---|---|
热源位置 | 挂在房梁 | 离地50公分 |
温度监测 | 手摸小猪肚皮 | 红外测温仪 |
加温时间 | 只开夜晚 | 24小时恒温 |
湿度控制 | 靠天吃饭 | 生石灰吸潮 |
重点提醒:凌晨4-6点最易出现低温!这个时段得设闹钟查看温度计。上个月我巡夜发现保温灯故障,温度从34℃暴跌到28℃,要不是及时处理,整窝15头小猪都得完蛋。
这里要敲黑板了!出生后6小时内必须吃够初乳,还得是前3对乳头的奶。前街老王家的小猪,出生8小时才开始吃奶,结果整窝得了黄痢。后来才知道,初乳里的免疫球蛋白6小时后就会减少一半。
正确操作四步走:
教大家个土办法:把保温箱放在产床斜对角,小猪吃完奶回窝得经过母猪视线范围。这么一来,压死率从8%直降到1%不到,亲测有效!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我明明做了保温,为啥小猪还是拉稀?"八成是栽在这三个坑里:
致命坑1:脐带感染
致命坑2:教槽料污染
致命坑3:环境突变
去年我给200头仔猪做过对比实验,严格执行这组操作的群体,断奶前腹泻率只有7%,而常规管理的群体高达35%。这差距够吓人吧?
Q:弱仔怎么抢救?
A:准备个注射器灌装5%葡萄糖水,每2小时喂2ml。重点是要把弱仔单独放在离热源最近的位置,像老母鸡孵蛋那样围着保温灯。
Q:脐带流血不止咋办?
A:赶紧用缝衣线在离肚皮2cm处扎紧(线要泡过碘伏),然后涂云南白药。记住千万别用烟头烫,去年有人这么干导致整窝感染!
Q:保温灯突然坏了咋应急?
A:立马灌几个热水袋裹上旧衣服,或者把仔猪转移到有地暖的房间。我有次半夜两点遇到这情况,直接拆了电热毯铺在保温箱里,硬是撑到天亮。
养猪这活儿吧,就跟带新生儿似的,得24小时待命。我现在手机闹钟设的都是喂奶时间点,半夜三点爬起来调温度是常事。去年有回保温灯故障,我穿着秋裤就往猪场冲,救回来12头小猪。记住啊,你对猪仔有多上心,年底数钱就有多开心!就像新手如何快速涨粉得持续输出干货,养仔猪也得天天泡在猪圈观察。哪天你要是发现凌晨四点的猪圈比被窝还暖和,那就离出师不远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