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午的,老张盯着手里游标的刻度直挠头。他家猪场的种猪背膘厚度连着三周测出8毫米,可屠宰场验收时硬说实际有12毫米,每头猪白白扣了三十块钱。这事儿你听着耳熟不?今儿咱们就唠唠这个让养殖户头疼的猪背标测定,保准给你整得明明白白!
说白了就是猪背膘厚度,拿专业话说叫P2点测定。这个数值得控制在12-18毫米之间,多了浪费饲料,少了肉价打折。河北农科院去年研究证实,背膘误差超过1毫米,每头猪利润差出15块,百头规模的猪场一年能差出五万多!
你肯定想问:这玩意儿为啥非测不可?屠宰场收猪按胴体等级算钱,背膘厚度直接决定你是拿特级价还是三级价。去年山东有个养殖户,就是靠精准测定把出栏价每公斤抬了0.8元,你说值不值当?
教你个土法子:在猪背肩胛骨后缘5厘米处先剃毛,用碘酒画个硬币大的标记点。这么搞定位误差能缩小到3毫米内,这可是省农技站推广的绝招!
现在市面上的背膘测定仪花样真不少,从三千多的国产货到两万多的进口设备,挑得人眼花。浙江某猪场去年买的德国设备,刚开始确实准,结果梅雨季受潮后数据乱跳,售后修一次要两千八。
挑设备得看准这三点:
江苏老周今年换了国产新机型,带蓝牙连接手机App的,测定效率提升了三倍,关键是能自动生成生长曲线图。他说这钱花得值,半年就省出了设备钱。
真要是测出数据异常,先别急着调整饲料配方。把猪赶到阴凉处静养半小时再测,有时候就是猪应激造成的临时波动。湖南有个养殖户就吃过这亏,误判数据换了饲料,结果整群猪拉稀半个月。
要是连续三次测定都超标,得从根上找原因:
广东某猪场去年引进的丹麦品系种猪,背膘厚度愣是比本地猪少4毫米,料肉比还降了0.2,你说神不神?
最近农业部在推线上培训课程,手机扫码标准化测定手法。我试听过两节,里头教的三点定位法确实管用,特别是那个用橡皮筋辅助找P2点的技巧,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要我说啊,这背膘测定就跟姑娘家称体重似的,得定期量、精准量。现在智能化养殖是大趋势,但手上的硬功夫不能丢。听说已经有猪场在用AI视觉测膘了,摄像头一扫数据立马出来。咱传统养殖户也得与时俱进,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记住喽,会测背标的养殖户,卖猪时腰杆都比别人挺得直!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